1 / 3
文档名称:

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6/9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关键词】死亡病疾病谱病死率顺位
我院是一家拥有14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2000年至2005年6年间共收治住院病人178387例,其中出院病人176241例,病死人数2146例。现将死亡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于我院2000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6年《卫生部门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报表》及死亡病案。
方法
以病案首页为依据,疾病诊断、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分类均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死亡疾病均按主要疾病即第一诊断统计,并发症和伴发疾病未统计在内。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
2 结果
病死率
表1显示,住院病人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表1 2000~2005年出院人次、住院病人病死率(略)
死亡年龄分布
由表2可以看出,20岁以内各年龄段病死率较低。而40~、50~、60~岁三个年龄组病死率逐渐增高,60岁~%,详见表2。表2 各年龄段死亡人数及构成(略)
住院病人死因顺位死因居首位的是恶性肿瘤,第二位是循环系统,第三位是损伤及中毒,第四位是消化系统,第五位呼吸系统,第六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第七位泌尿系统,第八位神经系统,第九位内分泌系统,第十位血液系统。
3 讨论
分析结果显示各年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姜月宜等报道的结果相近[1];2003年病死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当年SARS的流行有关。表明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使伤病者受益。
性别与病死原因的关系住院死亡病例中,%,高于女性2倍之多,与袁健萍等报道一致[2],可能是由于男性在社会、家庭中担任的角色与责任所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比女性大;工作的风险性、社交活动及不良生活行为(吸烟、嗜酒、违章驾驶等)等都会加大伤亡机会。另外男性对疾病的防范意识差,预防观念薄弱,就医不及时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因此,合理调整男性公民的社会、心理压力和家庭负担,树立科学的生活、饮食观,参加适宜的运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可防止和减少某些伤害或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段病死情况各个年龄段均有死亡发生。但1~20岁人群因病死亡人数较低,与这个年龄段多处在家庭、学校的安全环境中有关。死亡高发年龄段为40~69岁,%;该年龄段又以恶性肿瘤、循环系统为主要死因,说明这两种疾病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较袁健萍等报道的死亡高峰年龄提前10岁[2]。本组资料显示80岁以上老年人病死率最低,%,主要死亡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符合老年人生理病理特征。
疾病谱及死因顺位结果表明,2000~2005年的住院死亡病人疾病谱与上世纪末相比有明显不同[3]。住院病人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与杜春花报道基本相同[4],说明地域差异对死因顺位基本无影响。各个年龄段均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