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8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68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8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6/10 文件大小:6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8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知识点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年级上科学总复****br/>水、水的密度、水的压强、水的浮力
(一)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海洋水:%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二)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气根、叶刺、骆驼)
(三)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重难点知识讲解
(一)水的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二)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透明
沸点
100℃(注意条件)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通常情况下液体
水的异常现象
反膨胀现象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103千克/米3,×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1毫升=1cm3=1×10-6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1毫升=1×10-3升 1升=10-3m3
4、压力的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1)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受力的表面垂直
(2)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3)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4)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5)压强的计算公式:
(6)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
重难点知识讲解
1、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2、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3、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gh)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F浮=G排液=ρ排gv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
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