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经济类调查报告
附件一序号:编码:山东农业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申报书作品名称:山东省莱阳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调查报告学院名称:机电学院申报者姓名李绍超(集体名称):类别:□学社会经济类社会调查报告山东省莱阳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调查报告机电学院车辆一班李绍超宋佩祖关键字:人文地理矿产海洋经济发展方向摘要:为了全面分析莱阳经济发潜力优势与劣势、潜力与方向,并提出先进的、科学的、实际的观点,本文结合十二五计划方针的精神,抓住山东半岛国家海洋战略这一的观点,通过对莱阳市人文历史地理环境、乡村道路以及矿产分布的相关资料的查阅,实地走访基层,考察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并调查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分析农村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瓶颈,并结合重要的历史机遇,提出了以机械化农业生产和生态农业发展为基础,以汽车制造业为支柱,以文化饮食为主题,以旅游度假为目的、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的新型城市。
(一)历史、人文和地理环境莱阳市位于胶东半岛腹地,是山东省烟台市的县级市,素以梨乡著称,其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夏商周三代,据《莱阳县志》记载:“三代以上属青州。战国时属齐。秦因之。汉置五县,曰昌阳、曰卢乡,属东莱郡;曰挺、曰观阳,属胶东国,而隶于青州部;曰长广,属琅琊郡,而隶于徐州部。《旧唐书·地理志》中也有关于莱阳县城的记载:“昌阳,汉县,置于古昌阳城。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移古县西北二十三里”,又《旧唐书·地理志》昌阳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省卢乡、观阳”。唐时
,因晋徙之昌阳圮于水,迁于今之莱阳城,后唐庄宗时,因避其祖“国昌”讳,改昌阳为莱阳,以城在莱山之阳,故名。莱山即旌旗山古名。莱阳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许多知名人物,文人、画家、政客比比皆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莱阳有着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涌现出闻名遐迩的民族英雄左懋第、“一代诗宗”清官宋琬、不事权贵的山左大社首领宋继澄、抗捐抗税的起义领袖曲士文等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共同造就了莱阳灿烂的历史文化,为莱阳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境内地理风貌可以概括为,地势北高南低,丘陵纵横,盆地、平原遍布其间,南北长,东西窄,五龙河南北贯穿全境。莱阳市北接烟台市,西邻青岛,东临威海,东南濒临黄海。莱阳市作为一个县级市而与两个地级市直接接壤,一面环海,就其地理位置而言极佳。由于地势原因,莱阳市境内五条河系自北向南汇总成五龙河而贯穿全境,在吕家滩河口入海。虽然莱阳市濒临黄海,但是基本上是一个内陆城市,没有丰富的濒海资源,只有东南一隅濒临黄海,叫做丁字湾,海岸线仅有27.5公里,海域面积38.26平方公里,沿海是3201公顷的黑泥滩,经年淤泥堆积、荒无人烟,因此,无论是从海岸线长度还是海域面积,莱阳市在整个烟台市来说,海洋优势并不明显,只有零星的建立了几个养殖区。地理环境决定了那里的捕鱼业并不发达,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虽然濒临海域,但是莱阳市还是主要以吃山为主。因此,未开发的海洋资源却是十分丰富,以羊郡为例,那里盛产对虾品质非常好。莱阳市其它村镇都是内陆村,丘陵沟壑纵横决定了那里世世辈辈只能以种地谋生,土地又显贫瘠,造成了莱阳市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