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
有关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实体的完整性,参照的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关系模式,关系,元组,属性,字段,域,值,主关键字等。
关系运算基本概念:选择运算,投影运算,连接运算。
数据库设计步骤及设计过程
SQL基本语句:查询命令,操作命令。
Access系统简介:
(1) Access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2) Access数据库的系统结构:由数据库对象和组两部分组成。基本对象: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
(3) Access的启动和关闭方法
菜单
退出
马上开始...
考试要求
ess
SQL基本命令
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基础知识
本章授课内容
退出
数据库设计基础
Access简介
菜单
数据库基础知识
退出
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
菜单
退出
何谓“数据”呢?
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
在数据处理领域中不仅包括数字、字母、文字和其他特殊字符组成的文本形式的数据,而且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数据。
数据的概念包括2个方面?
描述事物特性的数据内容
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的数据形式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产生我们需要的信息,通过分析和筛选信息可以产生决策。比如:一个人的出生日期的原始数据,经过与当前年份的相减可以得出年龄的二次数据,根据年龄和规定我们可以判断出此人的退休年份。
菜单
退出
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
信息:被加工成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何谓数据处理呢?
菜单
退出
计算机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计算机对数据的管理是指对数据的组织、分类、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提供操作手段。计算机数据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人工管理
文件系统
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菜单
人工管理
退出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硬件里外存储器没有磁盘这类可以随机访问、直接存取的设备,软件上没有专门的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由计算或处理数据的程序自行携带,所以数据管理任务由人工完成。
这一时期的特点:数据与程序不具有独立性,一组数据对应一组程序。数据不长期保存,程序运行结束后就退出计算机系统,一个程序中的数据无法被其他程序利用,程序与程序间存在大量的重复数据,称为数据冗余。
菜单
文件系统
退出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数据存储、检索和维护成为当时紧迫的需求,可直接存取的磁盘成为联机的主要外存,软件上出现了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是专门管理外存储器的数据管理软件。在文件系统阶段,程序与数据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程序和数据分开,有了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的区别。
但是这一时期的文件系统的数据文件主要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应用程序,数据和程序相互依赖,而且同一数据项可能重复出现在多个文件中,数据冗余量大,浪费空间,增加更新开销,由于冗余多,不能统一修改数据,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菜单
数据库系统
退出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数据量急剧增长,而且数据共享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开始发展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管理和存取大量数据资源。包括:提高数据的共享性,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减小数据的冗余度,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提供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代价。
菜单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退出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之前,数据库系统多是集中式的。网络技术的进步为数据库提供了分布式的运行环境,从主机-终端体系统结构发展到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系统结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