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制造业企业信息资源规划讲座
第一讲:信息资源规划简介
2001年11月26日吴邦国副总理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的"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从强化数据管理这一源头抓起,这样企业信息化才有坚实的基础。"
我们认为,从强化数据管理这一源头抓起,首先要抓好信息资源规划。
什么是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简称IRP)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我们知道,在汽车制造企业里,不论产品设计、材料配件采购、加工制造和总装,还是销售和客户服务等等过程,无不充满着信息的产生、流通和运用。要使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的、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的。
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霍顿()和马钱德()等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与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一样,都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因此,应该像管理其他资源那样管理信息资源;搞好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企业内外信息流的畅通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显然,搞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前提是,首先搞好信息资源规划。
为什么要进行信息资源规划
目前,有些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投以巨资建立起来通信-计算机网络、各种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由于缺乏高层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远没有发挥信息化投资的效益。这种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许多人竟然熟视无睹;也有人开始关注了这种问题,但没有解决办法,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
还有一些企业准备实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或引进供应链管理(SCM)、产品设计管理(PD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应用系统,但见到或听到一些管理咨询无效、系统实施失败的案例,虽然经过调研考察,参加过培训研讨,仍然没形成明晰的思路。
要解决这两类问题,就要进行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继承并加以整合,不符合的就进行改造优化或重新开发,从而能积极稳步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怎样进行信息资源规划
我们基于信息工程方法论(IEM)的指导,采用工程化方法进行全企业的信息资源规划,就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利用有效的软件支持工具进行各职能域的信息需求和数据流分析,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建立全域和各职能域的信息系统框架--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信息需求和数据流分析是按职能域进行的最基础的工作,包括整理、定义网上交流数据的格式和内容,对内外、上下数据流进行量化分析。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是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标准--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和数据库表标准。这些标准的建立,将贯穿信息需求分析、数据建模和后续应用开发的全过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建立,是从源头上做好数据环境升档工作的基础,因为从数据模型到物理数据库实现,都要贯穿和体现这些基础标准。
建立全域和各职能域的信息系统框架是在大量的分析综合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是按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由部门领导、管理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共同从整体上构思和把握的信息网络/信息系统框架。其中
功能模型是系统的功能结构框架,数据模型是系统的数据结构框架,系统体系结构模型是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关联结构框架。建立企业信息网络/信息系统框架的目的,是使企业领导、信息中心负责人(CIO)和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在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方面达成共识,制定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述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包括对大量复杂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尤其是在众多人员分小组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定义与理解的一致性。资料的存储、修改和后续应用开发更需要规划信息和知识的连续性。为此,需要有效的软件工具支持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建立计算机化的文档--信息资源元库(Information Resource Repository,简称IRR)。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信息资源规划软件工具IRP2000将信息资源规划的标准规范和步骤方法"固化"到软件系统中去,为规划分析人员营造紧密合作的环境,产生规范化的技术文档。需要指出的是,信息资源元库(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