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第三课奇才李叔同.ppt

格式:ppt   大小:593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课奇才李叔同.ppt

上传人:119060444 2018/6/10 文件大小:5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课奇才李叔同.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奇才李叔同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
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许幻园。有年冬天,大雪纷飞,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好友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恋人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他返身回屋,让恋人弹琴,他含泪写下《送别》。《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从歌词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感悟到人间事事本无常的道理。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别呢!弘一法师的词象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知真味。
《送别》的故事
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生于天津。 5岁丧父,在母亲的扶养下成长。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朋友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演出的《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李叔同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艺术方面,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
李叔同的一生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5岁到26岁(1894-1905)在天津求学,到上海参加“城南文社”,考入南洋公学等求知历程。这是他比较系统接受儒学经典,吸纳“新学”,全方位开发智慧的十年。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充满入世精神,甚至带有偾世嫉俗激进色彩的诗文。
人生第二阶段,包括他在日本东京留学六年,回国后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七年,即从26岁到39岁(1905-1918)的13年间。这是他生命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他艺术创作的颠峰时期。他的许多艺术作品,无论诗歌、音乐、美术、书法还是金石等大都创作于此时。这一时期是李叔同在艺术上突飞猛进的一个阶段。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突然抛弃俗世功名,离开娇妻爱子前往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时年39岁。从此进入了他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出家后,他断绝尘缘,超然物外,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完全过起了一种闲云野鹤似的宗教生活。24年后,也就是距他63岁生日还差10天的时候,李叔同安详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李叔同临终前书“悲欣交集”四字以为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