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琵琶行(用)..ppt

格式:ppt   大小:1,782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琵琶行(用)..ppt

上传人:联系 2018/6/11 文件大小:1.7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琵琶行(用)..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
概括了,
说明了本诗的,
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
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琵琶女的身世
写作动机
凄切伤怀
长篇叙事诗
江头送客闻琵琶
歌女倾诉身世苦
江上聆听琵琶曲
重闻琵琶青衫湿
同病相怜伤迁谪
故事梗概
读第三段思考: 诗的前半部分写乐事,是否与琵琶女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矛盾
起对比反衬作用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形象) 。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情感) 。
当年
而今
琵琶女
诗人
共通处
高居朝堂兼济天下
诗酒流连丝竹不绝
谪居僻壤独善其身
独饮无乐山歌村笛
艺压京城艳盖群芳
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年老色衰漂泊憔悴
委身商人独守空闺
出自京城、才华出众、落泊失意同是天涯沦落人
读第四段,思考:
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自幼聪慧、苦学文,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曾任左拾遗,作谏官,46岁上疏获罪,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下《琵琶行》,其后升任忠州刺史、杭州太守等,官至刑部尚书。晚年政治热情减退,“独善其身”,少有佳作。
著有,现存诗3000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风清新自然、通俗易懂。
香山居士
《白氏长庆集》
知人论世
诗歌分类及文学主张:
分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
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主张:1、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2、实践诗歌语言通俗化
“白诗四最”:唐代传诗最多、最通俗易懂、讽喻诗最多、流传最广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写作背景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水流,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