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海南少数民族.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南少数民族.doc

上传人:85872037 2018/6/11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南少数民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南少数民族以农业为主要谋生手段,采集、渔猎等的生产方式也占重要地位。居住在沿海的黎族、回族擅长海洋捕捞业。这些谋生手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热带自然资源。
农业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差异,在生产活动方式上,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传统的耕作方式有刀耕火种的“砍山栏”、牛踩田和犁耕等。
“砍山栏”的生产方式是:黎族、苗族运用***把树木砍倒晒干,再把树枝焚烧,待下雨后播种。这种“砍倒烧光”的原始农业,就是文献上所指的刀耕火种,人们称为“砍山栏”或“种山栏”。
“砍山栏”过程中的“打叮咚”。在山栏稻即将成熟时,人们在山栏地里搭个草寮,草寮里挂上二块木板,用木棒打击不同的部位,能够发出不同的音响。回音缭绕于山谷之间,黎族称为“打叮咚”。它既是驱赶鸟兽的工具,又是解除深山老林孤独寂寞和壮胆的一种自卫武器。
牛踩田是黎族人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一种耕作方式。其方法是:由二三人,把几头甚至几十头牛赶到水田里,让牛顺着一个方向,反复踩泥,直到踩烂田里的泥土。
狩猎
狩猎是黎族苗族人民经济生活的重要来源之一。农闲时,村里便组织男子进山放狗围猎。所获猎物平均分配,包括猎狗也有一份。人们在长期的狩猎活动中,掌握了许多猎取野兽的巧妙方法,如挖陷阱、下绳套、插竹签、下扳机等。
猎捕野兽,是人类最为古老的生产方式之一,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人们早期使用的狩猎工具是粗糙的棍棒、石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弹弓、弓箭、弩、标枪、扣网、夹子、***枪等狩猎工具。农闲时,村里便组织男子进山放狗围猎。所获猎物平均分配,包括猎狗也有一份。
采集
黎、苗族的采集工具较为简单,主要有木棒、***等。植物的茎、叶、花、果等用手摘,有些根块则用木棒、***等挖掘,一般以腰篓、竹篮等装回。腰篓为藤编或竹编,男女出去干活时,都在腰间佩挂着它。苗族还有一种独特的网兜,以麻织成,背于身后。采集回来的植物,大多采回即吃,但有的需经过浸泡、煮透等,去毒、去涩、去苦后才能食用。
捕捞
黎族多居住在河谷狭窄,滩多水急的地方,渔业资源丰富。居住在沿海的回族在历史上多擅长捕捞业。
河溪中传统的捕鱼工具主要有:弓箭、鱼叉、鱼笼、鱼网等。黎族的弓箭除了作为狩猎工具使用外,还用来射鱼。
鱼笼
是黎族最为常用的捕鱼工具。由竹篾条和山藤编织而成,捕鱼时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水域河流放置不同形状的鱼笼,放在河流深水处的鱼笼,要用大石头压住或逆水固定在木桩上,以免被河水冲走,小的鱼笼置于田间小溪或直接捕捞。鱼笼口一般都安装倒竹篾,鱼可游入,不能游出。
居住在沿海的回族在历史上多擅长捕捞业。近现代,由于渔业经济季节性较强,经常受台风、暴雨等恶劣气候影响,加上作业方式比较原始,工具落后,都是在浅海捕捞,捕获量较底,后来海洋捕鱼逐渐失去主导地位。
海南各少数民族家庭手工业主要有:木作、编织、纺织和制陶等。黎族是我国较早利用棉花纺纱织布的民族之一,在工艺上颇有特色,在宋元时期通过黄道婆传播到内地,促进了我国棉纺业的大发展。
骨器制作
居住在山区的黎族人民利用动物骨料,加工制成各种生活生产器具,有些器具刻划富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图案。
骨料加工制作的过程:首先,洗刷破料。把骨头放在水中浸泡,再放在阳光下曝晒,使骨头上的残肉腐烂便于刮掉,用清水反复洗刷干净,然后根据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