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系统传入与影响.pdf

格式:pdf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系统传入与影响.pdf

上传人:2982835315 2015/6/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系统传入与影响.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3
· 专题论文·
3
“九· 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
思想的系统传入与影响
郑大华
内容提要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拿破仑军队占领柏林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发
表的《对德意志国民的演讲》中。虽然早在 20世纪 20年代,张君劢以及青年党的李璜、
左舜生等人对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做过一些介绍,但那时的介绍是零星的、不成系统
的,只是到了“九· 一八”事变后,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才被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据初
步统计,“九· 一八”事变后,仅《东方杂志》、《国闻周报》、《时代公论》、《复兴月刊》、《教
育杂志》、《再生杂志》和《大公报》等报刊发表的费希特《对德意志国民的演讲》之译文
(节译或摘译)或介绍费希特之民族复兴思想的文章就达 23篇之多。费希特民族主义思
想的系统传入,促进了 20世纪 30年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潮的勃兴。
关键词“九· 一八”事变费希特民族主义 30年代民族复兴
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众多社会文化思潮中的主流思潮,也可以说,近代中国的思想家无一
不是民族主义者,至少其思想中包含有民族主义的内容。这是当今学者的基本共识。而德国古典
哲学家费希特(1762—1814)的民族主义思想曾对 20世纪 30年代的中国知识界产生过重要影响。
但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中国学术界对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很少涉及,尤其是对费希特的民族主义
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入和影响尚未做过系统研究。查阅中国期刊网, 1994—2008年的 14年间,没
有收入一篇这方面的专题论文,就更不用说专著了,只有个别学者在研究张君劢时提到过费希特的
民族主义思想对张氏思想的影响。①有关费希特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他的哲学方面,如程志民
《绝对主体的建构:费希特的哲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 、梁志学《费希特青年时期的哲学
本文为我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战时期(1931—1945)民族复兴思潮研究”(09BZS033)和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项目重点课题“抗战时期知识界的民族复兴思潮”(08A035)的前期研究成果。我在湖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付窈为本文的写作查
找资料,并撰写了部分初稿,特此致谢。
①主要有郑大华《张君劢传》,中华书局 1997年版;冯兆基《中国的民族主义、保守主义与现代性》和陈先初《从民族意识之
培养到民族国家之建立———张君劢关于中国问题的民族主义思考》,以上二文均收入郑大华、邹小站主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
刊”第 4辑《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版。
3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年第 6期
创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版)和《费希特耶拿时期的思想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版) 、谢地坤《费希特的宗教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版) 、郭大为《费希特伦理
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沈真《费希特在当代各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等。有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拟就“九· 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
和影响做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的早期传入
在德国哲学史上,费希特居有上承康德传统、下开黑格尔先河的重要地位。但与其他哲学家不
同的是,他不仅坐而言,而且起而行,并因为在国难时的挺身而出成了德国家喻户晓的爱国的民族
主义者。费希特一生都坚持法国革命的理想,致力于建立理性王国,在法国入侵德国之前他主张的
是世界主义。他曾表示:“很显然,从现在起,只有法兰西共和国才能是正直的人的祖国,而正直的
人也只能为这个共和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从现在起,不仅从人类的殷切希望,而且人类的现实
生活都是与这个共和国的凯旋连结在一起的。”①但当拿破仑战争由正义的保卫法兰西共和国的战
争转变为非正义的侵略其他国家的战争后,尤其是当 1806年拿破仑的军队侵入和占领柏林,并强
迫德国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后,他从一位积极的世界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位爱国的民族主义者。费
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拿破仑军队占领柏林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发表的那篇著名演讲中。
正如费希特的学生、波恩大学历史学教授 J. W. 吕贝尔所说:“费希特并不像他经常做的那样,是从
世界公民的立场出发,而是恰恰从民族主义的立场出发,作了那次告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以慰藉这
个民族,唤醒它的希望; 这次演讲是在多疑的敌人的窥视下,以激昂的热情和大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