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瓜蔓枯病
叶片、茎蔓、瓜条及卷须等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
叶片染病,多从叶缘开始发病袁形成黄褐色至褐色“V”字型病斑袁其上密生小黑点,干燥后易破碎。
茎蔓染病,主要在茎基和茎节等部位,初始产生油浸状小病斑,逐渐扩大后往往围绕茎蔓半周至一周,纵向可长达十几厘米,病部密生小黑点,后期病斑变成黄褐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常流出琥珀色胶质物,干燥后纵裂,造成病部以上茎叶枯萎。
此病在病部产生小黑点为主要识别特征,病部发病后表皮易撕裂,引起瓜秧枯死。甜瓜
维管束西瓜蔓枯病
西瓜蔓枯病
维管束不变色,也不危害根部。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可带菌传播。翌春条件适宜时,病菌从水孔、气孔、伤口等处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喜温暖、高湿条件,适宜温度 20-25℃,相对湿度 85%以上。
保护地栽培通风不及时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空气湿度过高时发病重。
症状识别:枯萎病和蔓枯病在西瓜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都可造成病茎干缩、萎蔫、干枯、最终枯死。
2、枯萎病识别要点:发病初期气温高时,从下部叶片开始,似失水萎蔫,傍晚逐渐恢复,次日午间又表现萎蔫,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生,如此反复数次,发病快的植株一般2-3天便全株枯死,不再恢复,发病慢的5-7天也会凋萎死亡。枯萎植株表皮粗糙,常有纵裂、变裼、潮湿条件下裂口处有红色树状胶状物流出。剖视病根及病茎,维管束呈黄褐色,这是田间鉴定枯萎病的主要依据。
3、蔓枯病识别要点:主要侵染茎蔓,也侵染叶片和果实。
叶片染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黑斑,病斑上生小黑点,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及全叶,致叶片变黑而枯死,
瓜蔓染病,节附近产生灰白色椭圆形至不整齐形病斑,斑上密生小黑点,发病严重的,病斑绕茎及分杈处。
果实染病,初产生水渍状病斑,后中央变为褐色枯死斑,呈星状开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稍黑后腐烂,病蔓的微管束不变。
甜瓜蔓枯病- 为害症状
甜瓜蔓枯病又称黑腐病,发病株率高达30~50%,主要为害主蔓和侧蔓。初期病症多在蔓节部,现浅黄绿色油渍状斑,病部常分泌赤褐色胶状物,干后变成黑褐色块状物。后期病斑干枯凹陷,表面呈苍白色,易碎烂,其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白兰瓜瓜蔓显症3~4天后,病斑即环茎一周,七天后产生分生孢子器,严重的14天后病株即枯死。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靠近地面处,病斑圆形,~2厘米,初亦呈油渍状,浅褐色略下陷,后变苍白色,斑上生有很多小黑点,同时出现不规则圆形龟裂,湿度大时,病班不断扩大发生水腐,菌丝深达果肉,果面现白色茸状菌丝层,数天后产生黑色小粒点。此间如遇雨可见黑色小粒点喷出发丝状或露滴状粉红色孢子角。 此外,同类型的哈蜜瓜蔓枯病多发生在6月底至7月中旬,主要为害根颈、瓜蔓、叶、叶柄和果实。初只发生在近地表的根颈上,呈局部不规则形水渍状斑驳,暗青色,后围绕茎基1周,且向上、下蔓延,向上越过主茎分叉,致所有分枝染病;向下可扩展到地下颈与根交界处,全长7~38厘米,病部溢有褐色汁液,表皮腐烂。后病部同时长出黑色小粒点,属急性型症状。此外有的仅见为害根颈处稍凹陷,表皮灰白色,龟裂,病斑上小黑点稀疏,死蔓少,属慢性型。 
甜瓜蔓枯病- 病原形态特征
瓜黑腐小球壳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