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感受爱学会爱付出爱
——采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
摘要:爱心缺乏现象在我国儿童中相当普遍,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因此,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把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关爱教育培养
近年来,在重智轻德思想的影响下,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全落在传授知识上。古人云:“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有些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爱心缺乏现象在我国儿童中相当普遍。因此,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让孩子们感受爱、学会爱、付出爱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关爱别人的楷模。
孩子单纯、幼稚,喜欢摸仿。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对人对事热忱友好,为幼儿树立楷模。爱心是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可以从成人的谈话和行为中,感受并学得
在小班时班里有个叫锴锴的小朋友父母离异,年龄较小、身体也很弱,刚插班时,常哭哭啼啼,我很怜爱他,常常抱着他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时小朋友也被我的真情打动了,纷纷学着我的样子关心起锴锴,主动帮他装吃药的开水、穿鞋子、穿衣服等,有的还从家里带好吃和好玩的东西给他。通过这件事,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投入了真情,已对其他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爱心并能自然而真切的表现出来,才能自然地带动幼儿产生爱心,使幼儿能主动地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关心、帮助的人。可以这样说:教师的真情投入在幼儿爱心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开展主题教育,创设和营造幼儿关爱别人的氛围。
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形成和发展幼儿的良好品德,就必须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把外在的教育影响和要求内化为他们自己本身的素质。所以,要使外在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幼儿的良好品德,教育者必须采用各种形式,启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以形成巩固的行为习惯。
每年的重阳节,我们以敬老为锲机,生成了“爱心大行动”等大型庆祝活动。活动中我们借助班级的家长资源,邀请了爷爷奶奶艺术团来参与我们的庆祝活动,艺术团的爷爷奶奶们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精彩的舞蹈,他们热情开朗的性格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孩子和老师。而孩子们也穿着六一的盛装,用好听的歌和动人的舞蹈向爷爷奶奶献礼。活动中孩子们把好吃的东西送到爷爷奶奶的嘴里、把自己制作的卡片送到老人的手中,当孩子们唱道:“爷爷为我打月饼”,老人们由衷的笑了……当孩子们用欢乐的舞蹈向老人祝福时,老人们激动地热烈鼓掌
了……当孩子们亲热地拉着老人的手时,老人们高兴地把孩子拥入怀里,并感动得潸然泪下……看到这动人的一幕幕,作为教育者我们也深受感动,同时也为自己上了生动的一课!我想孩子们身在其中,幼小的心灵一定也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除此以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爷爷奶奶我爱你”、“关心我的家人”、“我和爷爷奶奶做风筝”、“端午节,粽飘香”……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