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大流行
从1580年至今,世界范围的流行或大流行已超过30次
最大规模的流行发生在1918年冬至1919年,2,100万人死亡,超过一次世界大战死亡数,列全球所有传染病死亡第一位
最近的流行发生发生在1957、1968和1977年,都是从中国开始,然后传播到前苏联、西欧和美洲大陆
1957—贵州,全球死亡100万
1968—广东、香港,全球死亡70万
1977---丹东、天津,8—20岁青少年,医院人满为患
1998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首次发现禽流感。
%,110万发病,
时间病毒
名称
病毒
病原体
影响及危害
1918-1919年
西班牙流感
猪流感样病毒H1N1
可能来源于猪或H1N1变异病毒的禽类宿主
重度大流行,导致2000万-4000万人死亡
1957年
亚洲流感
H2N2病毒
可能是由带有人H1N1病毒的动物与亚洲禽H2N2病毒株的混合感染所致
全球大流行H1N1病毒消失
1968年
香港流感
H3N2病毒
很可能是由于携带人H2N2病毒的动物与亚洲禽病毒的混合感染所致
全球大流行H2N2病毒消失
1977年
俄罗斯流感
H1N1病毒
来源不明但病毒与1950年的人类流行株几乎完全相同
在中国及西伯利亚再次出现未引起全球大流行,
流感:工作年龄人群中主要的经济负担
占全世界10- 12%的缺勤 9
在美国, 1995年,流感造成了7500万个工作日的缺勤3
缺勤和生产力损失占美国每年流感总费用70-80% 10
9. Leighton L et al. Sickness absence following a campaign of ination against influenza in the working place Occup Med 1996; 46(2): 146-50. 10. Schoenbaum SC. Economic impact of influenza: the individual’s persepective. Am. J Med 1987; 82 (suppl 6A): S 26-30
从1968年甲型株(H3N2) 大流行已经引起美国大约400,000死亡
与流感大暴发有关的死亡:
1918/19 西班牙流感
500,000(美国)
2100万(世界范围)
1957/58 亚洲流感
70,000(美国)
1968/69 香港流感
34,000(美国)
Source: MMWR
流感的疾病负担
美国发病率
全人口15%
高危个体50%
住院率
160/
死亡率
全部:15/100,000
高危个体:76/100,000
儿童:,000
二、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多形性或球形,直径约80~120 nm。有包膜,包膜上覆盖着两种重要的突起,红细胞凝集素(HA或H)和神经氨酸酶(NA或N),病毒的脂性外壳中还包括一种M2蛋白。
流感病毒的形态
流感病毒示意图
HA:红细胞凝集素
NA:神经氨酸酶
M2:离子通道蛋白
NP:核蛋白
二、病原学
红细胞凝集素的功能
①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
②识别靶细胞表面受体并与受体相结合,具有与靶细胞膜融合的活性;
③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
二、病原学
神经氨酸酶的功能
①分解呼吸道粘液中的神经氨酸,防止病毒失活并提高病毒穿透力。
②保证病毒从感染细胞的释放;
③防止病毒释放后形成聚集体;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扎那米韦、奥司他韦。)
二、病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