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建设高校“城市书房”的意义与可行性.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设高校“城市书房”的意义与可行性.docx

上传人:拥抱明天 2018/6/1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设高校“城市书房”的意义与可行性.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113-02
一、引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等部委联合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十几年来,涌现出了多种促进全民读书的形式。“城市书房”就是响应这一号召应运而生的阅读新概念。“城市书房”是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育的新型阅读模式。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它是一项政府主导、企业协同、民众参与、专业机构推动的文化事业,致力于满足个性阅读,定向服务于不同行业、不同社会角色的人群。它可以涵盖多种学****与交流形式(如数字阅读、创意展示、舞台演绎),既是营造阅读气氛、推动全民阅读的个性图书馆,又是分享交流、促进文化创新的城市文化驿站。将“城市书房”植入高校,具有重要意义和充分条件。
二、高校建设“城市书房”的意义
大学校园是传承文明、促进阅读、激发创意的重要土壤;大学生具有接受新鲜阅读模式、在阅读与交流中激发创新思维的年龄优势,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未来主体。然而,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存在普遍的厌读情绪或读书种类单一(比如偏于学术化)等现象,亟须加以引导。城市书房在启发大学生阅读、激发阅读创意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在高校校打造城市书房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丰富高校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大学是文化传承、思想碰撞、灵感激发、创意生成的园地。在此感召下,学生能够积极地拓展文化视野。但是,在迎来外国文化汹涌大潮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巩固好中华文明的传承阵地,传承中国文化的精神?这不仅是一个中国文化方面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各个专业师生文化****惯的问题。在高校打造城市书房,能够将全新的阅读理念(多样阅读、个性阅读、创意激发等)融入年轻本科院校的蓬勃朝气中,以新颖的装潢、多样的阅读形式、多元的创意激发模式,形成一道凝聚高院人文情怀与校园文化的靓丽风景,力求打造为丰富校园文化的阵地和窗口。
第二,以创意与交流促进创业就业,承担起高校联结社会的纽带功能。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战略目标确定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加快成长,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意味着文化不仅能制造产能,而且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学研一体化”已成为高校连结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创意促进创业就业是当务之急。城市书房可以成为连结高校师生与社会民间创意文化产业的枢纽、驿站和文化小中心。以向政府部门申请挂牌、组织社会文化界读书会、座谈会、沙龙、创意交流会等形式,及时地把学生推向社会,及时地引入社会先进思潮,而不是仅仅依靠双选会、学术座谈会这些非日常的方式将“学”、“研”与“产”结合起来。
第三,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首先,高校图书馆虽然藏书丰富,但传统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与模式不适于学生研讨与创意沙龙的举行,而且各自为政式的阅读环境使学生的阅读选择呈放任自流的状态。不仅缺乏必要引导,也难以跟从新的社会文化思潮,闭门造车,限于社会文化大潮之槛外。其次,目前高校的学生社团种类非常丰富。“城市书房”能够较好地与专业社团、文化社团的活动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内涵的社团活动。
第四,让阅读成为学术交流的依托,让创意顺利地落地生根。大学师生的文化使命,既是学术探索的先锋军,也是社会文化思潮的呼应者。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更加强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