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贝聿铭作品设计特点赏析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贝聿铭起步是从设计公寓开始的。据说,当初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大众公寓。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所谓社会艺术,是指建筑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区别。绘画和雕塑等强调作者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而建筑师在重视其个性与内涵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为人们创造生活工作的环境。贝聿铭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因为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而深受工薪阶层的欢迎。费城莱斯大学甚至还在1963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贝聿铭曾提出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名言。这预示着,在“实用”的基础上,他对艺术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肯尼迪图书馆是一座倚海矗立,黑白分明的现代化建筑。是一套几何图形的组合,一个圆台形体,一个似长方形,似三角形的竖体,一个横长条体。建筑主体上有一块大面积突出的黑色玻璃幕墙,镶嵌在全白建筑正面上,整座建筑造型独特简洁,反差分明。肯尼迪图书馆设计是本着让其为一公共的文化中心,而非一块私人领地的初衷而行的。所以建筑前面连肯尼迪的塑像也没有。图书馆的展览内容也和建筑本身保持一致,不以歌颂和宣传为目的,而是尽量让人身临其境。
图书馆并非在同一水平线上,一些空间低于地面,使建筑中最动情的因素留于地表。图书馆是由一个10层楼高的三角形塔(主要用于文档放置,教育和行政),2层的展示基地(展示基地及300位的剧院) 和110英尺高的纪念幕,整个搭配和谐一致。
走进了一条不长的黑色隧道,迎来巨大黑色玻璃幕墙,这里几乎是个室内广场,十层楼高的玻璃幕墙由黑色钢架支撑,除从顶部垂下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其他什麽也没有。从玻璃墙往外看,非常明亮,波士顿港,多切斯特海湾,海天一色,尽收眼底。建筑师的精髓,展览设计者的精心,都发挥的淋漓尽致。游人
得到的是巨大感触和情感冲击。
历时九年、耗资1亿零600万美元的达拉斯交响音乐厅1989年9月建成。该音乐厅座落在达拉斯艺术区,附近有博物馆、会议中心等。这一古典、鞋盒式音乐厅设有2066座席,三层楼座,,最远视距41米,,深11米。其建筑造型是现代风格的,大片的曲面玻璃幕墙以大理石贴面的实墙衬托,入口处的大尺度门架又与实墙面相呼应,,而门厅却采用了冷色调。这种在色调上的戏剧性变化,在贝氏的作品中是不常见的。
大厅以圆形空间为主题,东侧为一个次要出口,西侧则为餐厅,主要入口位于南侧。西南角朝向失去,呈圆锥体弧形里面由各不相同的211块玻璃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