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理要素—河流专题
成武二中教师赵娜
【考向分析】26题命题规律
,从自然地理主干知识入手,考查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论证、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在知识的考查过程中,常常涉及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河流对地貌的影响、流域的开发(水能资源的开发、河流航运价值的开发、流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土地资源开发、生物资源的开发等)、流域经济发展条件、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
【高考再现】2007年山东高考第26题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 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观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教学目的】
为了让学生把流域区域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本节设计此专题,目的是让学生对河流的相关知识形成模板,遇到河流的有关内容,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建模教学法:第一步:构建知识模板,第二步:运用模板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河流的水文特征
【模板构建】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时应从以下内容分析:
①流量:与降水、地形和流域面积有关。
②汛期:与河水补给有关。
③流速:与地形有关
④结冰期:长短与有无由气温决定。
⑤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流域内人类活动有关。
【案例分析】分析亚马孙河与刚果河水文特征的异同点。
二、河流的水系特征
【模板构建】分析河流的水系特征时应从以下内容分析:
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的大小
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形态、密度(如:海河是放射状水系)
④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案例分析】看图分析长江的水系特征
三、河流对地貌的影响
【模板构建】
①河流上游多流水侵蚀地貌:峡谷或“V”谷,瀑布,但在河流流出山谷的地方成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山麓冲积扇。
②河流下游多流水堆积地貌:河流中下游平原;河口三角洲。
【案例分析】
下图为我国某流域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根据等高线相关知识判断:
流水侵蚀作用强的河段是( );形成冲击扇的地方( )流水堆积作用显著河段是( )易发生洪涝的地方( )
四、河流水能资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