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探体育课堂教学之“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课堂气氛‘形”与“神”
A、提出问题
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之际,由于旧教育观念带来的后遗症和在引进新教学理论中出现的消化不良现象,引发出一种体育课堂教学‘活泼而凌乱”的流行病症。如何医治这种毛病,把体育课上得“活而不乱”呢?
我们来看一下怎样的”课才算“活”而不“乱”。我认为,就是把课上得“形”“神”’兼备。所谓“形”就是课的组织形式和氛围。包括队伍的整齐一致,学生的服从守纪。而‘神”即指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注意力深度和思维指向。在以往的体育教学里很重视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强调严格的教学组织管理,重视“整齐划一”和学生都在活动的“形”。而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是否被调动,他们的头脑是不是随教学的进程在思考。也就是说对学生的‘神”往往注意不够,于是往往是“形”在“神”游天外,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只有内在“神”与外在“形”有机统一,也就是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才能把体育课上得“活而不乱”、“严不死”。
B、分析解决问题
一、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公,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情节(课堂教学)中去,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九年制义务教材《体育与保健》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便于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创设一定的故事情节来组织教学。如在《千山万水》、《夺取胜利》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我们是解放军战士,要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或夺取敌人的某某阵地),一路上要遇到许多艰难困苦,希望大家以军人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确保战斗的胜利。活动中,学生个个奋灭争先,情绪高涨,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活动中去,同时,在军人准则的约束下,保证了队伍的整齐性。如能配上枪炮声的音乐,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如投掷类教材可创设投弹,炸碉堡之类的情境,跳跃类教材可举行各种森林运动会来组织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秩序井然,课堂气氛热烈。
二、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满足学生无意注意的需要。
小学阶段,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整堂课让学生沉没在教师的哗哗不休与指手划脚中,那无疑是一件令他们头疼的事。为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不妨在恰当的时刻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完成一些自己爱;做的事,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解放。教师的任务只在于如何把他们的活动与自己的教学联系起来。如队列教学中,学生听了老师无数遍的“一二一”,“向左(右)转”,他们早想自己也去尝试一番。这时教师不妨给他们二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组合,去尝试练习今天的队列,他们保证会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喊着‘一二一”,做得无比投入,如果发现有人错了,、还会比老师;更耐心地帮他改正。有一次,我在州印卧推起成桥》的教学中,在学生会成桥动作后,我让他们利用垫子自由活动三分钟,这时,学生有的搭桥,有的翻跟斗,有的侧手翻,还有的竞钻起了“桥洞”。学生人人参与,积极主动,玩得不亦乐乎,特别是“钻桥洞”的创举让我赞叹不已。可见,在教学中,给学生二三分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