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5
文档名称:

田英章毛笔欧楷精品字帖.doc

格式:doc   大小:18,384KB   页数:10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田英章毛笔欧楷精品字帖.doc

上传人:zxwziyou8 2018/6/14 文件大小:17.9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田英章毛笔欧楷精品字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甘肃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立足教研兴校战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联系人:吴纯一
联系电话:**********
甘肃省泾川县第一中学
2011年10月20日
泾川一中申报甘肃省教育科研
先进单位材料
泾川一中创建于1940年,1981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4年被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现有教职工253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7人;省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3人; 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52人,设置60个教学班,学生3767人。
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是泾川一中历任校长的共同追求与希望,更是近几届一中领导者把握泾川一中人才培养的未来而提出的响亮的口号和目标。学校紧紧围绕“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工作目标,秉承“为学生的***成才搭桥、为教师的成名成家铺路、为学校的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为重点,争创特色,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我校制定《泾川一中“十一五”教改科研规划》、《泾川一中“十二五”教改科研规划》,确立了“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的思想,提出了“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名师”的口号,在科研工作中实现了教育科研神秘化向大众化转变,从理论科研向校本教研转变,从个体科研向集体科研转变,从单纯写教研论文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为了完善学校科研制度,还制定了《泾川一中校本教研课题实施方案》、《泾川一中教研项目阶段检查制度》、《泾川一中教研成果交流汇报制度》、《泾川一中教科研评选制度》、《
泾川一中教科研成果及学科竞赛辅导等奖励办法》、《泾川一中教科研常规管理制度》等完善的教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从各方面对学校教育科研活动进行了要求和规范。
学校建立了四级教科研组织体系,即校长、分管校长全盘抓,教研中心具体实施,教研组分管学科教研,备课组分管级内教研。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提出“1234”教科研方案。
(1)一个目标: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两个系列:科研系列和教研系列。
(3)三个层次的科研项目:即基层教师个人的问题研究、专题研究,核心层即教研组开展的课题研究,学校承接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实验项目。我校现在形成了人人做研究,每个教研组有课题的良好风气。。
(4)四级研究机制
第一级常规性教研:以教材及其目标的实现为主线,研究教材,研究方法;以备课组为主;以重点课,甚至一个单元,一章为内容,每章指定专人主讲,共同研讨,务必使每一位教师都知道下一阶段讲什么,如何讲,大范畴确定,小细节自己优化,最后形成文本式的教案和资料。目的是促使每一位教师的提高,带出队伍。
第二级提高性教研: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对教学经历做教学反思,进行总结、整合,要写随笔,并在组内交流心得,要纳入评估体系。
第三级专题性教研:在教研组内开展专题性研究的汇报和讲座。针对某一重点章节、某一重点知识、某一知识板块指定专人负责,分层讲座,提高教师知识体系的建立和知识结构的完善。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使教学理解和教学实践在紧密结合的基础上都有所突破。
第四级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发挥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依靠网络学****开阔思路,更新理念。

自高中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研室不断拓展教科研的内容和渠道,主要有: ,校际教研经常化。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严格遵循教学原则,认真学****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作出贡献。学校鼓励教师,勇于改革,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时掌握教改信息,立足校本,确定教改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每学期完成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学校给予奖励。学校规定教师要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每位新教师(新参加工作前五年)听课不少于25节,新教师第一年还要讲2节汇报课,老教师要开设示范课。校级领导听课每学期不少于30节,中层管理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听课
次数要参与到教师考核当中,听课后要及时商讨、交流,每学期至少检查2次,泾川县多次在我校举行教科研活动,既使我校的教师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使我校教师在“家门口”能学到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本领。我校也选派一些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学****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主要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 “传帮带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如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科研论文选题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