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公共财政学公共物品案例分析.pptx

格式:pptx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共财政学公共物品案例分析.pptx

上传人:fxl8 2012/10/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共财政学公共物品案例分析.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公共产品的概念界定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四个特性:
(1)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2)强制性。公共物品是自动的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
(3)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讨价钱。
(4)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再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
公共物品的分类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的特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正的情况,而不是像纯公共物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边际成本为零。准公共物品到达“拥挤点”后,每增加一个人,将减少原有消费者的效用。公共物品的分类以及准公共物品“拥挤性”的特点为我们探讨公共服务产品的多重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昨天上午,市民小王打来热线电话,讲述了自己被收费的遭遇。据小王介绍,前不久,他和未婚妻到西沽公园拍婚纱照,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当时,在公园入口处有工作人员拦截,并索要50元的入门费。大热天的,穿着婚纱、礼服本来就不舒服,小王更不想因此坏了拍照的心情,二话没说缴纳了50元后这才进园。可更让小王纳闷儿的是, 50元换来的却是一张票价两元的西沽公园门票。“本是免费入园,拍照就要收费,这究竟是什么费用?”拿着这样一张门票,小王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了西沽公园办公室,工作人员翟先生则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这50元是对入园拍照造成绿地、树木等损坏的赔偿。”据翟先生介绍,西沽公园是免费公园,但由于入园拍摄婚纱照的人太多,对园内植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也曾禁止影楼入园拍摄。事后,很多影楼主动联系公园,说是订单已派出,而外景多选择在西沽公园,协商是否能缴费后入园。就这样,从今年6月底,西沽公园入园拍摄婚纱照需缴纳50元。翟先生还告诉记者:“这钱是对影楼收取,每对新人50元,用于园内植被的养护。”只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多影楼直接交由客户代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