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亿有多大
三阳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天平、卷尺、秒表、100米大米、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计算器、练习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出示100000000)大家认识它吗?(指名回答)
教师在100000000上面板书“一亿”。
谈话:大家都会读会写一亿,但是这一亿到底有多大呢?想了解吗?那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一亿有多大”。(将课题补充完整)
二、实践操作
1、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一些练习簿,合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即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数100本练习簿大约所用的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1亿本练习簿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本上的表格(学生可以把90秒、900秒改为全班认同的其他秒数),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推算,并把推算结果填入表格。
小组反馈,指名读最后的得数。
(3)进一步探究问题。
谈话:9千万秒(或学生推算出的其他秒数),这段时间长不长?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多少年?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小组合作,借助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2、排一排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呢!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行,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可能会出现测量的结果不是整米数,取整米数的近似数来表示)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呢?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测量的数据列个表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还可能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
指名说一说计算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指名说一说)
3、称一称
谈话:通过数一数,排一排,我们感受到一亿的大小,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工具,(出示天平)大家猜猜我能用这个天平做什么呢?(学生对天平已有认识,所以能够想到“称”)那下面我们就用称一称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
(1)实际称一称。
出示100粒大米,在天平上称一称,称出100粒大米的克数。
(2)列表进行推算,解决两个问题。
①解决第一个问题
提问:13亿人为什么乘13,而不是乘13亿?(让学生明确表中推算出的是1亿粒大米的重量,13亿粒米,就是13个1亿粒米,所以只能用1亿粒米的重量乘13)
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第一个问题。
②解决第二个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