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doc

格式:doc   大小:826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doc

上传人:977562398 2018/6/15 文件大小:8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现代中医药泥热敷
(曹氏灵气泥灸)
操作技术
目录
前言 4
中医药泥发展历史 5
中国古代先民用泥土治疗病痛的起源与发展 5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技术的理论基础 12
第二章现代中医药泥热敷技术 14
什么是现代中医药泥 14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技术的特点 15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的适用人群 17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的禁忌 18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的操作 20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后的现象 20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不良反应与应急方法 22
第八节现代中医药泥热敷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23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25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技术在骨伤康复中的应用 25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技术在风湿骨病中的应用 26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技术在中风引起面部痉挛中的应用 28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技术在产后风中的应用 28
现代中医药泥热敷技术在其他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28
第四章现代中医药泥热敷技术实用范例 29
第一节手关节肿痛的康复理疗 29
第二节肘关节肿痛的康复理疗 30
第三节颈椎康复调理 30
第四节肩周炎康复调理 32
第五节腰背部风湿痛的康复调理 32
第六节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调理 33
第七节坐骨神经痛的康复调理 35
第八节股内收肌损伤的康复调理 36
第九节股外侧皮神经炎的康复调理 37
第十节膝关节的康复调理 38
第十一节腓肠肌痉挛的康复调理 39
第十二节踝关节的康复调理 39
第十三节跟骨痛与跟骨骨刺的康复调理 39
第十四节痛经的康复调理 40
第十五节前列腺增生的康复调理 41
第十六节慢性胃炎的康复调理 41
第十七节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调理 42
前言
随着社会各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继承和开发,中医药文化与中医养生技术越来越多的受到了政府、民众的重视和认同。随之而来的各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技术、养生技术、理疗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的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传统中国文化理论的基础在近代受到了长期的压制。而中医药的各种理论又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正是这一具有千年文化底蕴的传统社会科学理论基础在近代经历的百年浩劫,使得中医界人才凋零,在某些方面甚至不如日本所谓的汉方医学发展的好。日本人曾经放言“中医药在中国开花,在日本结果”。
正是近年来中医人才基础的薄弱,加之中医理论这一建立在古代社会哲学基础之上的社会科学理论中存在着迷信和巫医的成分,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同谋取利益,损害了传统中医文化的形象。
中医是一门科学,虽然他起源古代,却是人类几千年与大自然艰苦抗争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当我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揭去他那神秘的面纱,抹除历史沉淀下来的污垢后,一门历经几千年,拥有无数杰出人才智慧积淀,曾经一直护佑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中医药自然医学技术,必定发出其耀眼的光辉。
中医药泥发展历史
第一节中国古代先民用泥土治疗病痛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文化是建立在传统中国文化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因此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在理论上,他应用了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蔵象学理论。他强调人体与自然的相关性,强调症与病的区别和关系,利用元气论解释病因并阐述出正气与邪气在病因中的作用,建立外邪与内邪概念,讲述致病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入阴阳学理论解释气的变化规律;引入五行理论,建立五行模块讲述脏与腑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建立蔵象学说讲述各脏腑的作用与功能和特性。建立经与络概念,强调人体的整体观、四肢与脏腑的关系、表与里的关系。
由于该理论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农耕时代,土作为五行中最主要的基本元素受到了非常的重视。在宋代中医四大基础派系中,脾胃派(脾土)就已经自成一系了。土能纳百垢,养万物,是自然界中所有生命生长的基础。所有生命起源与土,最终回归于土。所以中医的五行理论将土视为五行的基础。可见土在中医理论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在中国古代,利用土进行治疗疾病和伤痛应该始于蛮荒时代。远古人在狩猎时受伤后流出红色血液,人们就用红色的土洒在伤口上止血,认为红色的土可以补充流失的血液,恢复勇士的生命能量。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利用各种矿物质作为药材进行医疗的活动也逐步完善,比如丹土就是利用灶芯土作为药材的实例沿用至今。川贝实际也是使用矿物质作为药材的实例。一代医圣扁鹊曾经利用蚯蚓屎治疗儿童病,还留下了一些药方。
释名:亦名蚓蝼、六一泥、蚯蚓粪、地龙粪。
气味:甘、酸、寒、无毒。
主治:
1、热疟(恶寒轻,发烧重)。用蚯蚓泥和面,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丸子做成,在朱砂中滚一下)。每服三丸。忌食生冷。在蚯蚓泥里,加菖蒲末和独蒜做成丸子,亦有效。
2、伤寒谵语。用蚯蚓泥,凉水调服。
3、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