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中国美术史大纲.doc

格式:doc   大小:208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美术史大纲.doc

上传人:dongmengguoji 2018/6/15 文件大小:20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美术史大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美术史》大纲
史前美术
一概况
总体特征: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旧石器时期:石器
新石器时期:陶器
玉器
二旧石器时期——人类
第一阶段:猿人
人类出现:300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170万年前。
北京人:70——20万年前。
第二阶段:古人
20多万年前:马坝人(广东韶关马坝)、长阳人(湖北长阳)和丁村人(山西襄汾丁村)等。
三旧石器时期——艺术
装饰艺术
刻划艺术
峙峪人石墨装饰品
山顶洞人骨针: 钻孔
四新石器时期——文化序列
早期(前10000——前7000):
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
中期(前7000——前5000):
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河北武安磁山文化、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
晚期(前5000——前3000):
黄河: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长江: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
末期(前3000——前2000):
黄河:庙底沟文化、龙山文化
长江:良渚文化
五新石器时期——艺术
陶器
用途:饮食器:杯、角、觚等
炊煮器:罐、鼎、鬲等
储藏器:盆、瓮、瓶等
陶质:红陶、灰陶、黑陶、白陶
装饰:素陶、印纹陶、拟形陶器、彩陶

彩陶艺术
时间:新石器时期中、晚期(约7000-4000年前)
地域:黄河流域
类型:半坡、庙底沟、马家窑
成就:花纹
内容:生活环境、生产劳动、天象、仿生

玉器艺术
时间:新石器时期晚、末期(约5000-2000年前)

地域: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
成就:内容
礼制:璧、琮、圭、璋、琥、璜
军事、装饰、祭祀
先秦青铜器艺术
一青铜器简史
青铜:红铜和锡、铅的合金,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
中国使用铜的历史:约在六、七千年以前。
三大阶段:
形成期: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
鼎盛期: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
转变期:战国末期-秦汉时期。
二青铜器种类
(一) 礼器类:夏商周时期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朝聘、宴飨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的器物。
青铜礼器分为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四大类。
炊煮器: 鼎、鬲、甗等
食器:簋、盂、簠、盨、豆等
酒器:觚、爵、斝、角、卣、瓿、觯、罍、觥、尊、壶、盉、方彝等
水器:盘、匜、鉴等
(二)乐器类
铙:形似铃而较大,有中空的短柄可安木把。使用时执把,铙口朝上,用槌敲
击。一般以大、中、小三件为一组。
鼓、钟、镈、铃等
(三)兵器类
主要有用于车战的长兵器戈、矛、戟。
戈:最主要的兵器,用于勾杀。
矛:刺兵。
戟:形体与戈相似,但在顶端有矛的装置,戈、矛之合体:钩、刺兼具。
青铜剑、青铜钺、铜镞、铜弩机等。
(四)车马类
马车及驾马身上的青铜构件和饰件。
车饰:辖、銮、车轭饰、车辕饰等。
马饰:马衔、镳、当卢、马冠、铜泡饰等。
三青铜器纹饰
青铜器纹饰大体可分为动物形、几何形和人物活动图形等三大类。不同时代或不同阶段呈现各自的风格特点。
(一) 动物形纹饰
动物形纹饰:包括饕餮纹、龙纹、鸟纹、虎纹、牛纹、象纹、鹿纹、蝉纹、蛇纹、鱼纹、贝纹和龟纹等。
1、饕餮纹:是以想象出来的一种贪吃无厌并具有神秘色彩的怪兽为形象的纹饰,其特征是以鼻梁中线为基准,左右两分,巨目,阔口,有角、爪、尾。
2、夔纹: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图案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
3、蝉纹:大多数在三角形中作蝉体,无前后足,四周填以云雷纹。
(二) 几何形纹饰
几何纹主要有云雷纹、弦纹、连珠纹、乳钉纹等。
1、云雷纹: 青铜器上的一种典型纹饰。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几何图形。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常作地纹。
2、乳钉纹:纹形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乳钉各置于斜方格中,为斜方格乳钉纹。
(三) 人物活动纹饰
人物活动纹饰是指春秋战国之际开始出现的有关贵族社会生活和耕战景象的青铜器纹饰。内容以宴乐、舞蹈、狩猎、采桑、水陆攻战为题材。
四青铜器文字
“钟鼎文”,又称为”金文”。
金文书法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殷商至周初。金文字形小而整齐,笔划减瘦,大体上纤细而缺少变化;
第二时期:西周中期至平王东迁。疏密平衡,雍容典雅;
第三时期:春秋战国。大多体长画细。
内容:政治事件、战争、祭祀。
秦汉美术·雕塑
一秦汉雕塑艺术概貌
1、文化背景:秦文化、楚文化
2、风格:写实逼真、写意生动
3、类别:陵墓(秦始皇陵)
俑像(秦陵兵马俑)
装饰(瓦当、石雕、铜塑)
4、总体特征:雄浑沉郁、厚重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