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家庭旅馆除了位于旅游热点地区,比如阳朔、丽江、海南,同样可以位于旅游业并不那么炽热的地方,比如广东的河源。
在河源这样的地方,旅游资源虽然也不少,却似乎并不集中,而是广泛地分散开来,比如漂流、温泉、玫瑰园等等,并且,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具有号召力的核心景点,所以这里的旅游业似乎不愠不火,低调而缓慢地发展着。加上河源的土地资源并不像旅游热点地区那样的稀缺,因此我们有机会在这里营造一个在平面上舒展开来的,沟通天地的建筑空间。
业主反复强调,城里人来到乡下度假休闲,要的就是乡野气息,而不是豪华、气派。所以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都要和一般宾馆的概念有着天壤之别。我知道城市宾馆的设计,由于用地的狭小,其外观往往都高耸入云,甚至经常成为当地的地标,其立面跟写字楼、公寓没有太大差别,甚至出现大量在功能上也和写字楼、公寓相互混合的业态。其内部强调的是装修的软化,到处都是地毯、软包,以及从设计到订购都极其昂贵的各种软装,全封闭式中央空调,恨不得把整栋建筑都从肮脏的城市背景中隔离出来,营造一个静音的,无菌的,适合培育早产婴儿特护病房。
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旅行者,你也许更想去体验自然的风霜雨露,见识人文的残酷演进,了解这个世界上和舒适、温暖完全不相干的另一种坚硬、凛冽的事实,让你觉得这个世界是立体、可信、和完整的。
呵呵,我这样讲,仅仅出于个人观念,有矫枉过正的嫌疑,落实到现实中的建筑设计,基本的舒适和卫生还是必须的。
言归正传,这个家庭旅馆的设计,实现了我多年以来未曾实现的一种建筑形态,就是四合院。业主喜欢四合院,我也喜欢,但是在广东这种地方,对四合院的喜好在民间似乎没有基础,远远没有北方人普遍对四合院的那种感情。但是追根溯源,早在数百年前,客家人就把北方的四合院带到了这片土地,尽管尺寸缩小了,高度加高了,空间变得狭小了,但是那种围合的感觉还是保留下来。河源,更是客家人广泛分布的地方,随处可见古老的客家村落保留着上一个时代的空间概念。
我一向反对老瓶装新酒,不愿意用新的材料去实现一个古老的形式,比如那些欧式建筑或者中式建筑,用混凝土去故意糊一个砖石结构或者木结构的外观,这种事我们在设计院都干过不少,十几年过去了,最后还是发现那不是我们想要的。当然这些形式还是广受市场的欢迎,在日本甚至有专业的欧式建筑设计公司,把欧式建筑做得很精细,深受银行、保险、政府等业主的青睐。我不反对有人做这个市场,因为喜欢欧式建筑并不是个错误。只是反对自己的项目做成那个样子。
但是空间这个东西,似乎是不会老的。
传统的四合院有以下毛病:
,并不适合现今中国人的开放精神。我们可以在围墙和外墙上适当地打开一些缺口或者开一些高窗,让院子内外还是有某种程度的交流。
,虽然加强了家庭关系,但是隐私没有受到保护,不适合现今的家庭关系。我们可以将中间的庭院作为公用,但是每个房间又独自拥有一个相对封闭的小院,这样,大院套着小院,家庭的和谐和各自的隐私都得到了兼顾。空间还是原来的围合空间,但是院子分出了层次,我相信这是一个积极的改进,因为用于休息的房间并不需要直接面对公共的庭院,反倒是面对一个狭小的独立庭院更安静,更私密,更温馨,而且房间开向小院的窗户可以是落地的玻璃大窗,小院的绿化完全占满整个窗户,那该是一种何等的享受。
改进后的四合院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也可以是下面这样:
总之就是要把大院独立出来,作为单纯的公共空间,给每个房间一个独立的小院,保护隐私和大面积开窗。自然,有些卧室的开窗就会朝向北面,但是权衡之下,隐私的重要性应该大过开窗的朝向,尤其是在南方。
根据以上的概念,结合本项目的具体地形,平面设计成下面这样:
具体画成图纸是这样的:
这个四合院仅仅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围合的空间感觉,其他均是现代建筑的做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屋顶,外观线条直来直去,悬挑屋檐,落地玻璃窗,等等,你应该是找不到所谓“中式建筑”的任何符号,没有飞檐翘角,没有青瓦,没有木格窗,没有红色的圆柱或者假山、鱼池、太湖石,但是我相信你站在那个院子中间,一定感觉很中国。因为这个上通天下通地的院子,才是中国哲学在建筑空间上的核心表现,其余符号都是当时技术和情趣的心血来潮,其实就是一种当时的时尚,千万别太当回事。
下面是效果图:
建筑随着地形的跌落而顺势向下一级级地降低,尽量少动原有的地貌。(实际施工中动了很多,因为没想到后面邻居的地面高出我们5米多,迫使我们不得不抬高了地面,加大了各台级之间的高差,所以想像的不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