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四(1)课标历史发展.ppt

格式:ppt   大小:515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1)课标历史发展.ppt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8/6/15 文件大小:5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1)课标历史发展.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发展
第四章语文课程设计
时间
名称
提出部门/提出者
1903
《学务纲要》
清政府
1912
《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国民政府
1923
《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
《国语课程纲要》
北洋军阀政府
1929
《国文课程标准》
国民政府教育部
1936
《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国民政府教育部
1949
《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
《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
蒋忠仁
叶圣陶
1956
《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
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
新中国教育部
1963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教育部(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
1978-1980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修订版
教育部
1986-1990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修订版
国家教委
199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国家教委
时间
名称
提出部门/提出者
199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国家教委
200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教育部
2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
2011
《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
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①信念②思想观念
语文课程理念,目的是提升语文课程的理性程度,重在为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一种理性规范,是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语文教育规律的一种诠释。
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就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语文素养
1、语文知识。语言知识包括语言的积累,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初中阶段课外阅读不得少于400万字,背诵的优秀诗文不得少于240篇(段);掌握最基本的汉语拼音,汉字,标点以及语法修辞知识;一定的文史常识和其他知识。这是语文素养养成的基础。
2、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感力等。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3、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前面三点是从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来分析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
4、语文学****方法和****惯
5、健康的情感。
6、养成良好的个性。
7、培养健全的人格。
5、6、7、这三点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来谈的。而第四点作为方法则贯穿于整个素养形成的整个过程。
课标中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
1、热爱祖国语文——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
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正确态度:尊重语文的态度;主动学****语文的态度;崇尚真知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态度
3、丰富的语文知识
4、扎实的语文能力
5、较强的语感
6、发展的思维
7、良好的个性
8、健全的人格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一、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学生反应的多元性。
二、语文课程是实践性与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结合。
三、母语学****重在感性把握。
四、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