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晶锐对比飞度.pptx

格式:pptx   大小:3,978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晶锐对比飞度.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18/6/16 文件大小:3.8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晶锐对比飞度.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田品牌概述
1948年,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成立,公司总部位于日本东京
1962年,本田公司开始涉足汽车制造业
1963年,推出了本田第一辆汽车“S500”赛车和微型货车“T360”
1972年,本田公司推出第一代“CIVIC”车型
1976年,第一代“ACCORD”车型上市,随后在1981年,推出了“City”车型
1998年7月,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目前,广汽本田的产品包括雅阁、奥德赛、锋范、飞度、歌诗图五大系列车型。
2003年7月,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目前,东风本田的产品包括思域、思铂睿、CRV车型。
1
飞度车型概述
2
2001年,第一代飞度在日本诞生,2003年开始引入国内生产。
2007年,第二代飞度在日本发表,并于2008年在中国市场投放。
2011年3月,经过小改款的2011款飞度在广州上市,与老款飞度相比在车身尺寸及动力性方面没有任何变化。
飞度是源于本田City车系的第4代,于2001年在日本首发,飞度这个车名在日本国内、中国及南北美洲广为使用,而在欧洲、澳大利亚、中东地区及非洲则使用Jazz作为车名。
2003款飞度
2008款飞度
2011款飞度
飞度车型概述
3
车型

手动舒适版

自动舒适版

手动豪华版

自动豪华版

自动全景天窗版
参考售价
(万元)





2011款飞度在动力系统方面仍然采用单顶置凸轮(SOHC),有五种级别的车型可供选择。
2011款飞度采用了5速手动变速箱和5速自动变速箱。
i-VTEC发动机
i-VTEC发动机
飞度官方宣传亮点
4
精致外观——全景天窗、带转向灯的电动折叠外后视镜、新15寸七幅轮毂、新运动尾翼、车尾镀铬饰件、新镀铬前格栅、新组合尾灯
质感内饰——便携MP3播放AUX接口()、立体三环式仪表盘、G-BOX冷藏箱、织物针眼座椅
超大空间——全球通用小型轿车平台、中置油箱布局、12处收纳空间、380L超大行李厢、多变座椅组合
澎湃动力—— i-VTEC技术、麦弗逊独立前悬挂/H形扭力梁式后悬挂、、五挡手动/自动变速箱
五星安全——更稳定的四轮碟刹系统()、预紧式前排座椅三点式安全带、侧安全气囊、OPDS(副驾驶席乘员坐姿感知系统)、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带EBD电子制动力分配功能)、安全带提醒装置、G-CON安全技术
5
飞度宣传亮点解析:i-VTEC技术
解析:本田的i-VETC技术指的是智能型电子控制可变气门升程及可变(进气)正时。i-VETC的发动机在低负荷时,进气侧的2个摇臂由两个凸轮分别驱动,其中一侧气门开度非常小;高负荷时,活塞受油压作用,两侧气门以相同的方式工作。
见招拆招:本田引以为傲的i-VTEC发动机其实并非高科技,只是在可变气门正时基础上增加了可变气门升程技术。 i-VTEC发动机在气门全开时噪音过大,会对行驶舒适性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长期运转在高速凸轮轴的状态下油耗会明显的增高。而最令人不可理解的是飞度还在使用单顶置凸轮轴设计,这与i-VTEC一起就好像是一个腿长一个腿短, 限制了i-VTEC的性能。
飞度宣传亮点解析:G-CON安全技术
解析:G-CON车辆冲击力控制安全技术,是本田研发的高水平全方位碰撞安全技术。通过在碰撞时,控制对车体的冲击、对乘员的冲击和对行人的冲击,从而降低人员所受伤害,是在保护车内乘员安全的同时兼顾行人安全的车辆安全技术的总称。
6
见招拆招:欧洲车的安全理念与日系车截然不同,日系车的安全理念强调吸能,正如强调“G-CON”车身的飞度。在复杂的道路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是车身受损严重,再加上日系车重视舒适配置高于重视安全配置,使得飞度的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如飞度的发动机舱短,可溃缩区域小、车门采用拼焊工艺(中间有焊缝)、B柱与车顶采用点焊工艺等,而晶锐采用的是强度更高的整体式车门、激光焊接、MSR发动机阻力矩控制系统、CBC弯道控制系统等,都是在更高级别的车上才配备的,但现在却在A0级的小车上都具备了,它们能最大化的保证乘客安全。
7
飞度宣传亮点解析:全球通用小型轿车平台
解析:2011款飞度采用本田全球通用小型轿车平台,以紧凑型发动机、中置油箱布局、紧凑型后悬挂,实现了“驾驶室前移”和“超低地板”设计,实现了较大的宽敞车内空间。
见招拆招:飞度为了把车内空间作为卖点,大大牺牲了车辆的安全性。短前鼻和驾驶室前移的设计,虽然扩大乘坐空间,但同时也缩短了车辆受到撞击时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