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辩证论治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含义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1、阴阳的对立
2、阴阳的互根
3、阴阳的消长
4、阴阳的转化
二、五行
(一)五行的概念
1、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
2、五行相克:木→土→水→火→金→木
3、五行相乘: (1)五行相乘:相乘即指相克得太过(2)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
第二章脏腑
一、五脏:心,肝,脾,肺,肾
(一)心
1、心主血脉
2、心藏神
3、心主汗
4、心开窍于舌:心血充足,舌体柔软红润,运动灵活;心血不足,舌色淡而无光;心血瘀阻,则舌色青紫,心经有热,则舌质红绛,口舌生疮。
(二)肺
1、肺主气、司呼吸
2、肺主宣降、通调水道
3、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
4、肺开窍于鼻。
(三)脾
1、脾主运化
2、脾主统血
3、脾主肌肉及四肢。
4、脾开窍于口:脾有湿热,口唇红肿,脾经热毒上攻,口唇生疮。
(四)肝
1、肝藏血①肝血不足,血不养目,发生目眩、目盲,血不养筋,筋肉拘挛或屈伸不利②肝不藏血,引起精神不安或出血。
2、肝主疏泄
(1)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
(2)保持精神活动正常
3、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四肢拘急,或萎软无力,伸屈不灵;或角弓反张
4、肝窍于目
(五)肾:肾为先天之本
1、肾藏精
2、肾主命门之火肾阴虚----内热肾阳虚----形寒肢冷
3、肾主水
4、肾主纳气
5、肾主骨、生髓、通于脑
6、肾开窍于耳,司二阴:肾阳不足,尿频繁、阳萎;肾阳不足阳虚火衰落,便秘或便溏等。
二、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第三章气血津液
一、气
气指维持生命的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它的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
气的功能:具有生化、推动和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推动脏腑,经络的活动等。
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常见的气病有:气虚证(四君子汤),气陷证(补中益气汤),气滞(橘皮散),气逆证(旋覆代赭汤)
二、血
血是一种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通过气的推动,循着经脉运行周身,是维持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常见的血病有血虚证(四物汤),血淤证(桃红四物汤),血热证(犀角地黄汤),出血症
三、津液
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来源一致,但清而稀的称为“津”,浊而稠的称为“液”。临证不能截然分开,而常常津液并提。
第四章经络
一、经络的组成
(一)经脉:经脉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
(二)络脉:络脉包括十五大络、络脉、孙络、浮络和血络。
(三)内属脏腑部分
(四)外连体表部分
第五章病因与病机
病因:或称为“病源”或邪
病因包括外感、内伤及其他(外伤、虫兽伤、寄生虫、中毒、痰饮及瘀血)
一、外感致病因素:外感致病因素包括六淫和疫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