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竹林七贤.ppt

格式:ppt   大小:1,884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竹林七贤.ppt

上传人:aihuichuanran1314 2018/6/16 文件大小:1.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竹林七贤.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竹林七贤
——谈魏晋风度的具体体现
竹林七贤
所谓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其清谈之风从东汉末年开始,前后分为五期,即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园陶令
产生背景
“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曹操杀了孔融,司马昭杀了嵇康,司马懿宰了何晏,司马师宰了夏侯玄,魏晋风度,第一眼便是血染的风采。
信仰失落的痛苦和官方压抑的恐怖,致使魏晋文人一边精心避祸,一边强行理解,仓猝之间行为乖张,出现了种种独特的风度。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宗白华《美学散步》
深沉持重、幽远明达的山涛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生历经几起朝政变故。他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39岁以前,只是一个山野布衣;40岁始入仕途,虽有几次辞官,但后半生几乎都在***度过。史书对山涛的记载与评价,大多针对他后半生事迹而言,对他的前半生只有极少的一点记载。从他后半生的材料看,山涛长期居***,与司马氏的关系甚融洽,且任职又极勤勉(嵇康曾因此与他绝交),似乎是与“竹林七贤精神”背道而驰的。
“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可悲现实,促使山涛在其后半生中采取了一种消极忍让的处世态度。《晋书》记载他:“晚与尚书和辶卣交,又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
《晋书》说:“冀州俗薄,无相推毂。涛甄拨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
山涛之品格
他在出任官职之前就由于雅好老庄之学,遂确立了以老庄哲学为主的人生态度。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结交了阮籍、嵇康、吕安等名士,作竹林之游,通过实践加强了他的哲学信念。
他为人含而不露,自持而不高傲,正直而不轻狂,其他竹林名士那种不拘礼法、清高自傲、轻时傲世、狂放、任诞等外在表现,在他身上表现得不很明显。《世说新语》中“任诞”、“简傲”诸篇中对七贤中的其他人皆有许多记载,而对于山涛却一条也没有,相反对他的记载都是沉稳、持重、朴拙、含蓄。
山涛入仕
山涛于正始五年(公元244年)初仕途,正是曹爽、何晏当政之时,司马氏势力还不很强大之时。而当司马懿称疾,山涛感觉其夺权的危机将至时,即辞官而去。
山涛再次入仕在几年以后。山涛与司马懿的张夫人(宣穆后)是中表亲关系。此时司马氏当政已是大势所趋,他是不可能拒绝宣穆后的力邀的;何况紧接着的晋武帝司马炎有所作为,山涛便一心辅晋了。
雅好老庄的文弱书生向秀
向秀,字子期,约生于公元227年,卒于公元272年。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西晋时的玄学名士,性好老庄之学,发展了何晏、王弼的“贵无”思想,主张“死生出入,皆炎欠然自处,”礼法出于“自行”,开玄言之风。在司马昭时曾为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但据《晋书·本传》载“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据记载曾著有《庄子隐解》,但已佚。现存有他的《难养生论》。向秀博学多才,对道家理论的研究极为深刻,又不固执一端,而是广开学路,儒、道并举,对后代学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
《世说新语》载:“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之外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并注引秀《别传》:“与嵇康、吕安为友,趣舍不同。嵇康傲世不羁,安放逸迈俗,而秀雅好读书。”由此可见,向秀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投心书海,与世无争的文弱书生的形象。由于他并好儒、道,所以在他身上兼具道家的消极避世与儒家的尊礼忍让的特点,这正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中中国普通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