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心理学论文116.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理学论文116.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6/16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理学论文116.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社会工作的回应
摘要]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状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相对于常态时期具有更复杂、更躁动、更迷茫、更活跃的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了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表现,特别指出社会工作在缓解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方面的价值与功能。
[关键词] 社会转型社会心理困境社会工作
社会转型与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表现
(一)社会转型与转型期社会心理特点
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整体性转变,它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变革。社会心理作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一种表达,是社会变迁的“风向标”,是时代精神的“晴雨表”。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就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目前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转型时期,这一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必然引起社会心理的急剧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具有更复杂、更躁动、更迷茫、更活跃的特点。其一是变异性。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具有突出的反传统的变异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型心理就是对传统的保守心理的否定。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与社会改革同步,一反社会心理的常态,不断打破传统的社会心理定势。197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社会心理时时处于流变之中。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其二是冲突性。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时时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对传统的眷恋和对变革的向往,对于社会变革在理性上的认同在情感上又难以接受,使得人们在心理取向上经常举棋不定,难以抉择。转型时期,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人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常常处于一种希望与危机并存、成功与失败并存同在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紧张之中。其三是不稳定性。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经常处于一种失衡状态。改革在调整全社会利益格局过程中,给予各种利益群体所带来得实际利益是各不相同的,或者有所赋予,或者有所剥夺,赋予或剥夺的多寡和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而转型社会的整合机制往往是疲软的,不能有效地整合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由于利益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冲突,这就使社会心理出现常态时期所少见的不稳定状态。
(二)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主要表现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当大家都坐在茅屋里时,并未觉察生活怎样贫困,但是在茅屋旁边出现了宫殿,就会反衬出简陋与寒酸,再坐在茅屋里就会感到不堪忍受了。这种主观效应就是“相对剥夺感”。社会比较心理是向上的社会比较,所以相对剥夺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的社会现象。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地位发生相对的变动,使社会个体或群体将自己的利益得失与他人或群体进行比较时产生的社会心理反映就是公众的相对剥夺感增强。
。所谓焦虑,是面临威胁时,个人自觉难以应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忧虑或恐惧的情绪反应。社会焦虑是指在社会情景中所产生的焦虑反应,是由于社会中的不确定因素在民众中产生的压抑、烦躁、不满、非理性冲动等紧张心理,这种紧张心理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社会张力,最终以社会冲突或其他方式释放出来。社会转型以来,随着社会变迁速率明显加快,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抗拒、社会流动的增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