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医疗美容技术的定义、对象及理论结构
一、定义
医疗美容技术是指医学美容实践经验与医学、医学人体审美科学原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医疗操作方法和技能,它不是单一的某一门技术,而是有关医疗美容操作方法与技能的综合或称科学群,是医疗美容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和分支学科。
二、研究对象及其理论体系结构
(一)研究对象
医疗美容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围绕人的形体美、神态美的基础理论以及维护、修复、改善或再塑人体美的一切医疗技能和设施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其目的是达到人的健与美的和谐与统一。
(二)学科理论体系
(2)医疗美容技术的定义、对象和基本任务。
(2)医疗美容技术基本理论。
(3)美容主客体关系的协调与统一。
(4)医疗美容技术实施范围和体系结构
(5)医学美学原理在医疗美容技术中的应用。
(1)美容心理与心理美容
(2)相关医学母体学科有关技术认定与选用
(3)各种医疗美容技术的引用、改革和创新
(4)美容文饰技术机器改进创新与发展研究。
三、医疗美容技术内含范围
(一)基本理论
(二)基本技术
、毛发医疗美容技术
(三)其他美容技术
第二节医疗美容技术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医疗美容技术与医学美学的关系
医疗美容技术与医学美容学的体系
医疗美容技术与美容医学的关系
医疗美容技术与医药辅助技术的关系
第三节医疗美容技术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及其意义
任务
继续加强本专业基本理论研究、不断完善自身学科体系
深入研究、不断穿行、精益求精、
深入进行医疗美容技术服务对象的心理研究
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医学人体审美理论,占我医学人体审美规律
医疗美容技术学科人才培养、教材编著是医疗美容技术服务事业得以延续和发扎的根本因素
医疗美容技术学科建设的意义
医疗美容技术与发展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需要
医疗美容技术是美容医学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第八章皮肤美容养护技术
第一节皮肤护理作用原理
一、清洁皮肤:彻底清除皮肤的表面污垢和异物,去除老化细胞及毛孔内污垢,使皮肤透明清洁,毛孔通透,保证正常的呼吸功能,减少痤疮的发生。
二、面部按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护肤养颜,延缓皮肤衰老等功能;同事能增进药物及营养物质的吸收,清除面部污垢,解除面不紧张。
三、美容电疗仪: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药物或营养性物质的吸收,分化色素,淡化色斑,消除痤疮及瘢痕,防皱去皱消除眼袋等等。
四、面膜护理:保持皮肤水分,促进血液循环,清除皮肤的污垢,舒展皮纹,收缩毛孔等作用。
第二节不同类型皮肤的护理方法及要点
一、皮肤类型的测试方法
1、肉眼观察法
2、纸巾擦拭法
3、美容放大镜观察法
4、美容透视灯观察法
5、美容光纤纤维检测仪观察法
二、皮肤类型及特点
(一)健康皮肤
1、中性皮肤:皮肤水油平衡,不干不油,红润细腻富有弹性,薄厚适中,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
肉眼观察法:皮肤紧绷感月30分钟消失,面色红润,皮肤不干不油,光滑细腻有弹性。
纸巾檫拭法:油污面积不大,微呈透明状。
美容放大镜观察法:皮肤纹理不粗不细,毛孔较小。
美容透视灯:大部分呈青白色。
2、油性皮肤:油脂分泌旺盛,皮肤细腻光滑,毛孔粗大,皮纹较粗,对外界刺激不敏感。
肉眼观察法:紧绷感约二十分钟消失,皮脂分泌量多。
纸巾擦拭法:见大片油渍,透明状。
美容放大镜观察法:皮肤纹理粗,毛孔较大。
美容透视灯观察法:大片青黄色。
:皮脂分泌量少,角质层含水量低,皮肤缺乏弹性,外观白皙,细嫩,毛孔不明显,皮肤薄
肉眼观察法:紧绷感约40分钟消失,皮肤较薄,干燥,可见细小皮屑
纸巾擦拭法:基本同中性皮肤。
美容放大镜观察法:皮肤纹理较细,毛细血管和皱纹明显。
美容透视灯观察法:少许青黄色油块大部分为青紫色。
(二)敏感性皮肤
敏感性高,皮肤薄,皮质分泌差,缺少光泽。
三、健美皮肤标志:
健美的皮肤应该是健康、滋润、充实有弹性、细腻、肤色适宜的。
四、不同类型皮肤护理方案
1、中性皮肤:性质温和无刺激的产品,每周1-2次面膜,每月一次倒模、10天左右去一次角质
2、油性皮肤:清爽控油的产品,每周1-2次面膜、每月一次倒模、10天左右去一次角质、以中式点穴按摩为主
3、干性皮肤:补水滋润的产品,每周1-2次面膜,每月一次倒模,10天左右去一次角质,以西式按摩为主。
第八章皮肤美容养护技术
第三节面部美容按摩手法
一、常用的面部按摩穴位
太阳,印堂,攒竹、瞳子髎、人中、四白、承泣、迎香、地仓、承浆、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