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环评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33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评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8/6/18 文件大小:3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评名词解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评名词解释
一、水环境
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不包括过境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当地降水和地表水对饱水岩土层的补给量。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部分,即在河川径流量中包括一部分地下水排泄量,地下水补给量中包括一部分来源于地表水的入渗量。
供水总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
地表水源供水量:指地表水体工程的取水量,按蓄、引、提、调四种形式统计。从水库、塘坝中引水或提水,均属蓄水工程供水量;从河道或湖泊中自流引水的,无论有闸或无闸,均属引水工程供水量;利用扬水站从河道或湖泊中直接取水的,属提水工程供水量;跨流域调水指水资源一级区或独立流域之间的跨流域调配水量,不包括在蓄、引、提水量中。
地下水源供水量: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按浅层淡水、深层承压水和微咸水分别统计。城市地下水源供水量包括自来水厂的开采量和工矿企业自备井的开采量。
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海水淡化等水源工程的供水量。
用水总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用户特性分为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四大类。
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林牧渔业用水。林牧渔业用水指林果地灌溉、草地灌溉和鱼塘补水。
工业用水:按新水取用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
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城镇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服务业、餐饮业、货运邮电业及建筑业等用水)组成;农村生活用水除居民生活用水外,还包括畜用水在内。
生态用水:仅包括河湖人工补水和城市环境用水。
用水消耗量(简称耗水量):指毛用水量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农田灌溉耗水量包括作物蒸腾、棵间蒸散发、渠系水面蒸发和浸润损失等水量;工业耗水量包括输水损失和生产过程中的蒸发损失量、产品带走的水量、厂区生活耗水量等,一般情况可用工业用水量减去废污水排放量求得;生活耗水量包括输水损失以及居民家庭和公共用水消耗的水量。城镇生活耗水量的计算方法与工业基本相同,即由用水量减去污水排放量求得。农村住宅一般没有给排水设施,用水定额低,耗水率较高(可近似认为农村生活用水量基本是耗水量);对于有给排水设施的农村,应采用典型调查确定耗水率的办法估算耗水量。
节水灌溉:指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收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节水灌溉面积包括:喷灌面积、微灌面积、管道输水面积、渠道防渗面积和其他节水灌溉面积。
喷灌面积:喷灌是利用喷头等专用设备把有压水喷洒到空中,形成水滴落到地面和作物表面的灌水方法。不包括用简易方法临时抗旱的面积。
微灌面积:微灌属于局部灌水方法,主要包括滴灌、微喷灌等。该技术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
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报告期内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废水排放量内)。
直接排入海的:指经企业位于海边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直接排放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体,也不受其他水体的影响。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指报告期内废水中各项污染物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未经处理外排达标的,经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的,以及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的。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
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镉、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挥发酚、***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其中污染物的浓度相乘求得,也可以通过物料衡算或经验计算公式求得。(可参考《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
污染物的浓度,均以在企业排放口所测的数字为准(含有一类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测定),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废水治理设施数:指报告期末企业用于防治水污染和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实有设施(包括构筑物)数,以一个废水治理系统为单位统计。附属于设施内的水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已经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