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隔震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综述.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隔震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综述.doc

上传人:s0012230 2018/6/18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隔震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综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隔震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刘畅
土木工程
2014105110
隔震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摘要:作为突发的自然现象,地震给人们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文章通过介绍地震的危害,引出新技术隔震结构。指出了隔震结构的基本构成以及其对比传统的抗震结构体系的优越性,并总结了近些年在期刊、专著或者是学位论文中在隔震结构的抗震分析中使用到的几种基本方法。文章最后,辩证的指出了目前隔震结构研究还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不久的将来。
关键词:地震、隔震结构、抗震分析;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现象,地震时释放的地震能量造成了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传统的抗震设计致力于保证结构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使建筑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从而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但是,从最近几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和海地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来看,原有抗震模式在强震下的不足,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如何最大限度的确保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此类结构的安全,不致使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如何保证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内精密技术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而不会由于遭受建筑物的地震反应而破坏,这些都是结构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重大的课题,而我们称之为“工程结构的减震控制技术”的出现及其应用(即隔震技术),同时满足了结构的使用
性和安全性要求,也为解决这类特殊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各种隔震结构的研究和应用也成为一种未来结构抗震的趋势和潮流。
隔震是一种革新的抗震方法,它旨在解除结构与地面运动的耦联关系,通过增加结构的柔性与提供附加阻尼来减小输入到结构中的地震作用。我国的隔震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早期主要是针对砂垫层滑移隔震的研究,并在云南和四川进行了小型工程试点。80年代后,开始了采用多种隔震装置的隔震结构工程应用尝试,并陆续建成了沙垫层隔震建筑、滑移块隔震建筑、石墨砂浆层钢棒消能隔震建筑,并且于1994年建成了第一幢叠层橡胶支座隔震住宅楼。此后,采用橡胶隔震支座的隔震建筑和滑移支座的隔震建筑在我国不断得到应用[6]。
结构隔震体系是指在结构物底部或某层间设置隔震装置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它包括上部结构,隔震层和下部结构三部分。隔震层可以有四个不同的位置布置,即基础隔震,层间隔震,首层隔震和顶层隔震。
隔震结构体系是区别于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的一种被动控制体系,通过设置隔震层来吸收并消耗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确保结构的安全。隔震结构体系改变了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的耗能原理,即通过隔震层的耗能装置、而不是结构和结构构件来吸收并消耗地震能量,这种优越的耗能特性是传统抗震结构体系所不能够实现的。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隔震技术在应用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

目前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文献[1],[2],[3]等对隔震结构的时域分析方法有较详细的论述,计算模型有:质点系平动模型;质点系平动加转动模型;考虑扭转效应的质点系模型;空间分析模型等。现阶段非隔震的高层和超高层隔震建筑,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分析模型和计算软件已经在工程界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塔型等大高宽比隔震结构体系,由于振动台试验研究、工程应用、强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