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读书笔记- Cai Yuanyuan – Jan, 2013 1 / 14
《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读书笔记
2013 年 1 月 5 日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如何有效地对外传播我国的观点、理念、立场和政策已经成
为迫在眉睫的软实力工程,作为表达一国意志的官方话语在对外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然而对官方话语的相关研究长期以来大多集中在外交学、传播学、政治学、新闻学等领域,
很少有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同时,我们国内环境也趋于复杂,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难度加大。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思想观
念深刻变化、新老矛盾交织叠加,加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日本朋友送三个杯子而不是两个,五个苹果而不是六个„„日本人喜欢单数,中国人喜
欢双数。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等硬实力的增长举世瞩目,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及国家形
象等软实力却与之不相称。由于中国的发展道路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既往发展模式,加之中西
方之间长期以来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西方对我崛起已经让习惯了拥有世界话语权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惴惴不安,于是,“威胁论”、
“崩溃论”、“机遇论”、“责任论”、“分裂论”、“傲慢论”等中国论调此起彼伏。
而且,我国在对外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活动中,与西方受众在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方面仍有许
多不对接之处,其中重要的表现是在官方话语及其政治修辞方面的明显区别,导致我国在对
外传播中所力图阐述的中国立场、政治宣示、国情说明,以及中国价值观的传播等,其效果
与我国预期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在国内外媒体传播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美国的官方话语凭借其强势话语权在国际传播中发挥
了巨大作用,为美国赢得了众多国家利益,所以很值得我们研究。美国毕竟是世界上最大的
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理好中美关系不仅关系到中美两与稳定。中美两载了许多因忽视对方文化背
景、未能准确使用话语而造成误解甚至严重后果的例子。
中美于 1972 年打开交往的大门以来,共签订过三个联合公报:1972 年的《上海公报》、1979
年的《中美建交公报》和 1982 年的《八·一七公报》。2011 年初,中胡锦涛访
美之时,两国签订了第四个联合公报,首次对中美两国在全球体系的位置做出了清晰定义。
其中第 5 条重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而
中方欢迎美、稳定与繁荣做出努力。一个老牌超级大国,
一个是新兴崛起国家,中美两国将如何共同面对世界的未来挑战,如何通过合作努力建设
21 世纪更加稳定、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目光从世界各个角落投向中美两国政府及其领
导人的话语。
中美关系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而发展,其决定因素首先是两国在地缘政治、经济贸易上的国
家利益。同时,沟通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1
《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读书笔记- Cai Yuanyuan – Jan, 2013 2 / 14
通过话语演变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洞察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的“封锁、禁运、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等词语,到 90 年代初期的“既
非朋友也非敌人、最惠国待遇、售台武器、人权问题、贸易摩擦、知识产权问题、竞争与对
抗、对话而非对抗”等,到之后的“中国威胁论、竞争与合作、经济互补、双赢、解除武装
禁运问题、相互依存关系、建设性合作关系、应对共同挑战的战略伙伴关系、利益攸关方”
等,这些词语共同记录下中美关系的发展进程。
研究中美关系的学者关注美国在何时、何地开始公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而不再使用“共产主义中国”(Communist China);谈及台湾(Taiwan)不
再使用“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中美两国大众话语中对对方国家形象的不同称谓也
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着变化。如中方称美方为“美帝国主义”、“美利坚合众国”、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世界警察”、“合作伙伴”等是中美关系发展到不同阶段而产生的特
有称谓。这些也是中美关系亲近疏远的信号和标志。这些特质性话语的出现都是观念的反映,
中美两国的民众对对方的印象和观念也是随着话语的变化而不断重新建构。
在记载中美两国跨文化官方交往的文献中,有许多外交舌战的例子。例如:在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