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语言表达”训练之语言有文采
——苏词写意的写作
河南南乐一中崔永川
【目标定位】
了解使语言有文采的相关知识。
掌握诗词写意写法。
学会写一篇充满文采的诗词写意文章
【要点阐释】
引导学生走近诗词、朗读诗词,发掘诗词最能震撼人心的语句,用简洁的语言直陈心中激荡的思潮、概括出人事的核心、精髓,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洞察力、提高思想境界、训练语言、积累素材,为高考一鸣惊人而做好准备。
【学习内容】
学习苏轼的一些词作,深挖其精髓,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基本能力,并能写出一篇语言充满文采的写意文章。
【课前活动】
自己寻找苏轼的一首词。
领悟其内蕴,抓住苏轼的心理历程。
与同学交流、探讨写意文章写法。
导写设计
【学习目标】
了解写意文章的基本写法。
掌握词的一些基本知识。
学会写写意文章。
【学习重点】
掌握写意文章的写法。
【学习难点】
创作一篇写意文章。
【作文课型】
讨论、领悟、模拟、创作结合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导写过程】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中的亮丽彩虹
高一二班魏晓静
乌台诗案了结了。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画定了一方的窄窄的水土,判你一个“监视居住”,然后窃笑。看你不羁的灵魂如何沉默,看你傲岸的头颅如何低垂。
中国诗人的心弦的确如风中的芦苇,脆弱、敏感,更何况是你这位被贬谪的流放诗人呢!
不是吗?三月的一天,你与朋友走在通往黄州郊外三十里沙湖的半路上。一场不期而遇的雨突然袭来,没有挡风的蓑,没有遮雨的笠,更没有避雨的茅店,满耳只有风吹山林、雨打竹叶的声音。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同行的朋友一个个叫苦不迭,你却依然且行且歌,一双草鞋一竿竹杖跋涉在泥泞中。为什么你能如此从容,因为你刚刚遭遇过一场政治上的不测的风雨,你也不正是在气定神闲中一路走过来了吗?
不过,毕竟那些日子还是如梦魇般在你的心头挥之不去。春天来了,但温暖不是属于你的,料峭的风还是把你从酒神赐与你的微醺中唤醒了,于是你的触觉神经告诉了你两个字——“微冷”。
戏剧性的一幕怎么发生得这么快,风雨悄然消逝,一轮斜阳正在我前行路上的山头向我含笑。回首刚刚跋涉的风雨路,你仿佛顿悟了一个道理:政治上永远没有无风无雨的日子,政坛就像一张赌台,要想摆脱无常的大悲大喜,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离开。既然如此,何不高歌一曲陶渊明的《归去来》,江海湖山中寄托自己的一生呢?
简评:苏轼的一生是大喜大悲的一生,是酸甜苦辣咸交织的多味佳酿;没有了这佳酿,或许中国历史上仅仅多了一个刀笔小吏,而少了一个夺目词豪,到底是诗词成就了苏轼,还是苏轼书写了华章,读完这篇文章,我们终于悟到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只能摧垮那些蝇营狗苟的鼠目寸光之人,而对于像苏轼这类奇世旷达之人,无疑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最好作料。
“写意”,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与“工笔”之法相对。其用笔不求工细,注重表现作品的神态和抒发作者的情趣。转而用于写作,就是借助某种情况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