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参赛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参赛教案.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6/19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参赛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
1、知识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用认读、译读、思读、悟读四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握文章的内容。(3)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并把握其词义。如:郭、夫、委、去、域、兵革、亲戚等。
(4)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本文,让学生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2)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问题情景。
(3)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理解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德育目标
(1)强调“人和”的作用,引导学生学****做人的道理。
(2)体会“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认识“人和”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通过思读、悟读,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写了《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等古典散文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诊断,阐明了施得“仁政”的必要性。由战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了是否“人和”决定战争的胜败;能否施行“仁政”,决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把握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的说理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层层说理,运用排比,双重否定句进行说理的技巧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
课文的朗读录音学****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孟子的有关材料,让学生大体了解孟子。用百度搜索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古训。给学生拓展延伸,增加知识量。
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读为核心,讨论点拨,师生互动。
(一)、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课文的语言艺术。
(二)、讨论点拨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三)、情景激励法、比较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