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解读东部华侨城的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3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解读东部华侨城的规划.doc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8/6/19 文件大小:1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解读东部华侨城的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老大   发表于2010年06月02日 16:36 阅读(27)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日前有报道,深圳东部华侨城试业两年收入35亿,入园人数达400万,堪称中国旅游景点创造的奇迹。人们多从品牌制造、营销宣传、节目安排方面去探讨成功的原因。但我觉得,东部华侨城的总体规划思路,才是成功的核心元素。其总体布局,交通安排和功能分布,无不体现了世界视野下的因地制宜、曲尽其妙的设计特点,我一直尝试着从一个参观者的角度,去理解其中的奥秘。
总体规划的难度何在
如果进行归零思维,回到东部华侨城还完全未开发的早期,手中只有一张从三洲田水库到大梅沙的地形图,你就很容易理解这个总体规划有多么棘手。
按传统旅游规划设计的思路,照例要考虑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评估和有效利用。从自然资源上看,这幅地近海,但因大梅沙早已开发,故已没有海岸线可资利用;不但如此,连接近岸线的平地都没有,只有一些丘陵和小山,非常奇怪地一直向纵深发展,直伸向山里交通极为不便的三洲田水库边。
有山,但也是三类以下旅游资源,三洲田水库边还有些湿地。中国传统的规划也许会把眼光聚焦在这里:目前华东、华南、中南诸地的许多水库旅游开发不都是这样做的吗?他们会大力在湿地上做文章,在水面上做文章。但东部华侨城总体规划显然并未蹈此覆辙。因为从世界上旅游规划打造的惯例来看,湿地属应保护的范畴,不宜大规模开发,不具有很强的商业利用价值。杭州西溪类型的开发显然不是世界主流。
至于人文资源,据说三洲田和孙中山最早的起义有些关系,但似乎也没有多少历史遗存;这里大概还属于龙岗客家人的聚集地,不过和梅州、惠州等地的客家文化相比,总是小巫见大巫。
总之,除了这块地是在深圳范围、接近客源市场这一优点以外,其它基本乏善可陈:资源缺乏,交通不便,植被单一,地形复杂;在国内翻遍学家们的总体规划煌煌大著,恐怕也找不到任何这块土地使用的灵感和指引。
三个最关键的布局考虑
站在现今东部华侨城云中部落的山头,我想象自己是在这里工作的规划师。我觉得,当时规划师们的争论一定很激烈吧。我捉摸,对这幅从三洲田水库到海边的狭长天地如何利用,应该有三个最关键的问题需要妥善考虑。
           
第一:整个项目的中心地应该放在何处,是海边?还是三洲田水库边的纵深地带,还是地块中间某地?
如果按惯常思维,要考虑已形成的交通网,故近大梅沙海边最方便,有现成的交通干道可对接,且有海景可观;如果放在三洲田水库边,可以带动整体区域开发,但立即又会产生极大的困难,这一长距离对游客将是何等的山高水远。
第二:山峦起伏的地形如何解决交通问题?
惯常的思维也许建一个内部公路网,但要下决心这么干不容易,因为要破坏大面积的山林植被,且因地形狭长的原因,如果游客多,无论路多宽,都会出现瓶颈地带,如果只主要依靠地面车辆交通,严重的塞车在所难免。
第三:如何确定项目布局,各个子项目用什么结构统一起来?
这是一个功能分区的问题。眼前,只是一个又一个十分相似的小山头,植被、气候、高度各方面并无本质的区别,如何表现出旅游的趣味,赋予不同的旅游意义?这些地带如何不重新塑造,顶多是一个又一个郊野公园的观景点,如果引入新项目,又如何在重山峻岭中,恰如其分地把它们串成一个整体?
这三大问题,对东部华侨城发展生死攸关。我想,当时这已成为一个绝妙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