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赴俄留学生毕业实习论文
一、中国赴俄留学生毕业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中国学生在俄罗斯毕业实习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调查,俄罗斯高校俄罗斯语言教育本科专业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实习普遍面临以下问题:
。
近年来随着“俄语热”的兴起,应用复合型俄语人才受到国内社会的广泛青睐,很多高校纷纷与俄罗斯高校进行教育合作,如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工业学院等高校。中俄高校共同培养的中国学生数量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安排的实习单位数量较少,基本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且实习场所利用率也较低。如:境外的市场、商店、农场和国内边境城市的一些贸易公司等,这些实习单位大多规模不大,规则制定不健全,没有完善的管理模式。学生在这些实习地点得不到成体系的锻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
。
可以说指导教师缺乏的问题在中俄双方高校都存在。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对一些高校来说,教师资源紧张,有资质的优秀指导教师数量有限,而兼职教师良莠不齐,水平不一,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保证实践指导的质量;二是由于教学、科研等多种原因,让很多专业教师年年承担学生的毕业实习指导有实际困难。由于缺少专业实习需要的指导教师,专业实习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实习效果缺乏客观评价标准。
每所高校对本科专业实习都有明确的规定,如《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乌苏里斯克师范学院俄罗斯语言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实习的要求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俄语教学能力,经贸翻译能力。”但如何将方案上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并落在实处,如何客观评价实践教学所取得的效果,评价的形式和流程是怎样的,没有具体可执行的要求。各派出高校和实习单位都是如此,教学、工作实习效果的评价还没落到实处,敷衍应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中国赴俄留学生毕业实习工作的基本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黑龙江工业学院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逐步理清了毕业实习教学思路,提出以“双赢”为目标的实习理念,探索建构适用社会实际需求的实习模式。
调整中俄教育合作办学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为主旨。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在很多方面不相匹配,中俄教育合作办学体系只是处于盲目招生和流程式培养的状态,如果专业设置和教学理念能有效地围绕市场来设置和更新,那么学生毕业实习场所选择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实习场所利用率会得到有效提高。例如,远东联邦大学乌苏里斯克师范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对外俄语写作,教学中就主要是针对商务谈判用语及经贸公司的文本来进行系统分块学习的,这样既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经贸俄语写作规则,同时也方便选择实习场所。
聘请实习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担当学生的实习实践指导教师。聘请具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作为毕业生实习的第一位现场指导老师,这样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实践工作的基本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