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节概述
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与内容
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
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使用的合理性
技术的安全性
建设的经济性
环境的整体性
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
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与内容
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
场地总体布局是在明确设计任务、完成设计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后,在分析场地设计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场地建设与使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场地进行综合布局安排、合理确定各项组成内容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各自的基本形态,并作出具体的平面布置,从而决定场地的整体宏观形态。
工作重点是以整体、综合的观点,抓住基本的和关键的问题,解决主要矛盾。
目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合理有效地组织场地内各种活动;促使场地各要素各得其所、有机联系;与周围环境协调。
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图解
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
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
分析工程项目的性质、特点和内容要求,明确场地的各项使用功能;
分析场地本身及四周的设计条件,研究环境制约条件及可利用因素;
研究确定场地组成内容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行场地分区;
分析各项组成内容的布置要求,确定其基本形态及组关系,进行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和绿地配置。
概括而言,场地总体布局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确定组成内容的各自形态
确定各项内容之间的组织关系
设计核心是组织好项目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处理好场地构成要素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功能、空间、视觉和景观)。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一)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使用的合理性
满足工程项目使用要求;
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合理的空间场所;
良好的日照通风;
方便的交通联系。
技术的安全性
滨水场地的设计考虑防排洪;
坡地场地的竖向设计;
火灾、地震、空袭等;
场地的疏散通道、消防车道和出入口。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二)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建设的经济性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注意节约;尽量多保留一些绿化用地和发展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对自然地形适应和利用为主,适当改造,充分结合地形;合理利用土地进行功能布局和道路交通组织,避免大量挖、填方和破坏自然;
尽可能选择节能节地的方案。如:适当减小建筑面宽、加大建筑进深具有显著的节地效果;北方建筑布局不宜过于分散,体型变化不宜过大,这样有利于节能;建筑空间组合时注意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以减少人工能耗。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三)
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环境的整体性
任何建筑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保持着某种关系。建筑外部空间是从场地外部进入建筑之间的过渡,是建筑功能的外延,也是建筑形象的衬托;
考虑使用者的行为活动、视觉及心理感受对场地整体环境的影响;
纪念性建筑场地考虑道路、绿化、广场和小品等一系列外部空间要素对主体建筑的烘托作用;居住性建筑场地考虑住宅布置与外部绿化景观、活动场地等的有机结合;城市空间中的建筑考虑其与周围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与周围融合、衬托、突出的方式。
第二节场地使用分析
在对场地的使用进行分析,了解其组成内容及功能布局,研究特定使用要求的影响因素,是进行总体布局的基础。
明确项目建设性质
项目建设性质主要有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两类;
新建项目场地的约束条件较少,设计条件多以自然条件为主,布局安排灵活自由;
改扩建项目场地的现状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制约因素较多,设计条件多以建设条件为主。
使用功能特性
场地使用功能分析
使用功能特性
建筑类型:居住建筑、办公建筑、教育建筑、文化建筑、文娱体育建筑、医疗(卫生)建筑、商业建筑、交通运输建筑、纪念性建筑。
文化建筑应注意吸取地域建筑空间组织特色,体现特有的文化内涵;
商业建筑应注意人流、车流和物流等各种交通流线的合理组织;
度假、疗养建筑应采取化整为零、灵活自由的布局方式,形成与自然环境交融的氛围;
纪念性建筑应重视精神内涵和寓意的表达,常以规整、严谨的形式,形成秩序感强烈的空间序列;
观演建筑应合理处理各种人流和出入口,妥善组织交通集散;
博览建筑应处理好各展室的空间组织,保证参观路线的顺序性和选择性,同时还需解决好陈列区与藏品库之间的关系。
功能组成内容
场地使用功能分析
功能组成内容
依据是业主提出的设
计任务书;
建筑的组成内容是场
地主要功能的体现;
直接功能要求的室外场地:运动场、露天游泳池、室外展场;
完善建筑物内部功能的室外场地:交通集散、绿化景观、工程设施;
以旅馆建筑为例:旅馆建筑主要由客房部分、公共部分和辅助部分组成,解决这三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各自形态是场地总体布局的关键,可采取集中式、分散式或两者结合的混合式布局。在主要入口前,应设有交通集散空间引导人流和车流;底层休息厅的位置可与室外绿化庭园结合考虑,以获得室内外空间的流通和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