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现代旗袍服饰的主要特征
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到了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服饰影响,经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这种旗袍是汉族妇女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后,通过不断改进,才进入千家万户的。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改良后的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
旗袍的生命力之强,是其他女性服装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是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诸多方面受到中国妇女的喜爱。
首先旗袍裁制简单,一块衣料从上到下一次性剪裁成功,适合普通家庭妇女自己裁制;其次旗袍的衣料要求可高可低,既能用高档的锦缎、丝绒,又能用普通的阴丹士林布、民间蓝印花布,也就适合于各个阶层妇女的需要;其三,旗袍着衣后,线条简洁流畅,优美地勾勒出女性的曲线美,同时又能掩盖体型上的某些不足。因为旗袍可以根据自己身体调节衣身的宽紧长短进行剪裁;其四,衣领和袖子的多样化,既能满足不同女性的审美要求,又能各自衬托出女性的娇美和秀逸;其五,旗袍的适用面极宽,既能用于庄重的社交礼仪场合,又能用于日常生活起居之中;其六,旗袍的服饰搭配非常容易,无论中西、无论冬夏,一袭旗袍都可与其他服装和饰物相搭配,并且各有千秋地突出着装神韵;其七,旗袍的纹饰可素可艳,能供不同场合、不同心理、不同身份选择。此外,旗袍的形象和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十分契合,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规整、含蓄、端庄的审美要求,也迎合了中国女性温和内敛的性格特点。流畅的弧线条,是这种柔美个性的集中体现。而旗袍两侧的开衩,由最先为了利于起座活动发展成表现女性优美腿线的这一变化,可说是服装发展中美学因素的主导作用所致,它表现了在保留传统的内敛风格同时,追求展现自我美的一种时代心理,而这种心理在服装发展上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服装在人类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无疑代表着一种文化的体现。旗袍由古代的宽袍大袖发展到今天的优雅含蓄,其样式发生着林林总总的诸多变化。然而,旗袍文化其自身的发端到成为流行中国最重要的女装形式,一直都处在一个活的、不间断的传承中。衣襟紧扣,使女子的身体曲线可以紧附却不紧贴的穿着造型中表现旗袍的魅力。侧斜襟的款式充分衬托出端庄、典雅、沉静的东方神韵。袖长、衣长和领衣和领子的高度可随时而翻新变化,稍加变动就会有令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如今,旗袍被视为国服,传统的旗袍进入新的时代,不论是东服西渐还是西服东渐,服饰的最高目标和生命在于文化的反映,服饰文化使人们的一种认识和表达方式,这必然反映出一定社会整体的心态,并存在于服饰的融合之中。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台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礼仪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