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指向表达的新设计《匆匆》
 
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何捷
一、 古往今来谈时光
师:【板书:匆匆】预习过课文,你应该知道,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匆匆?
生:说的是时光匆匆,也可以说是时间匆匆。
师:是的。说道时间匆匆,古往今来,许多人留下了自己的说法。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表达的。【板书:表达】请大家读一读课件中出现的几句话。
【课件出示】
背景音乐: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
语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
诗词: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鹤滩《明日歌》
俗语: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关汉卿《窦娥冤》中“蔡婆婆”开场词
名言警句: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
——莎士比亚
生:读句子。
 
 点评:慨叹时光匆匆的文学作品自古有之,但同一题材用不同文体去表现,却各具特色。开课宜始,教师从内容入手,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同一主题,让学生感受“相同”中的“不同”,从“表达”的角度,为学习“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一些特殊表现手法做了铺垫。这样的教学直接指向文体特点,指向课文的表现手法——语言文字内部的思维意义,指向学生能力的发展,不但具有鲜明的年段教学特征,而且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二、听读,发现散文的表达特点
师:看,不论哪一种表达方式,目的都是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明白。【板书:清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散文,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板书:散文】让我们通过学习,感受这种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吧。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请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课件:播放朗诵音频】
生:听读,做标记。
师:我发现大家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都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我们来交流。哪些地方让你有感觉?哪怕只是一个标点、—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都可以。
生:汇报交流。(内容略)
师: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甚至发现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零散地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点评:文学作品经过艺术家诉诸声音之后,听者往往能够从中得到更清晰的意义,获得更多更深的感受。教师用这样的方式在初读阶段帮助学生一扫语言障碍,使学生直接关注文体特点,这于高年级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从学生的汇报和教师的点拨、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以学习“表达”为重点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从感性到理性,对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了然在胸,显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细读,感受经典的表达特性
    1、在“明了”与“疑惑”中感受
师:【板书:明了】大家有感受的地方,就是领会了作者要通过文字传达的意思。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关于经典有十四条定义,其中一条就是每一次读,都能让你有所发现,有所感受。看来,《匆匆》就是这样的经典。【板书:经典】再看看,全文中是否有让你产生疑惑的地方呢?
生:读问句,提出自己的疑问(略)
师:经典,就是永远不会穷尽文字向你说明一切,让你每次阅读都有无尽的疑惑的文章。这篇文章堪称经典,全文有十一处问句。不停追问,只问不答,但似乎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答案。【课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