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给学生留出反思的空间
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好的教育靠管理。好的管理不是靠“管”、而是靠“心”。学会给学生留出反思的空间,实现自我教育,是我们班级管理者需要修炼的智慧。
××同学是我所带班级一名不讨人喜欢的学生,没有朋友、独来独往,在同学的眼中他就是一个刺头,谁碰他,他扎谁。他每天课前迟到、课上魂不守舍、课下睡觉,学习态度消极。为此,我专门找他聊天,希望能发现其问题所在。
场景一:初次交谈,心存怒火。
上午第一节课下课后,我把他叫到教室门口的走廊里,问他:“上课怎么能睡觉呢?”他像战败的公鸡一样垂着头,不说话,我又问了一遍,他愤愤的抛给了一句:“不想听。”我又紧跟着问了一句:“为什么不想听?英语老师上课这么有意思,同学们都在认真听,唯独你在睡觉。能告诉我不想听的原因吗?”“我就是不想听,我不想和你说。”他把头抬起来扫过我一眼就朝走廊外边望去了,我正准备说呢,他转身回班了。这可把我气坏了,还没见过这么没礼貌的学生,可是转念一想,没准这学生真有什么心理问题,我压着火,透过窗子看见他毅然趴在课桌上。心想这可能是颗定时炸弹,得尽快解决,于是准备回去给他家里打电话,了解一下情况。
回到办公室,我查了××同学的家庭情况说明,了解到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在校外租房子住的。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根据开学初登记的学生家庭联系方式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没人接。后来查看后才发现那个手机号码是新疆的,与其父母工作所在地不符,我猜测可能是假的号码。(这是个别学生惯用的伎俩,为的就是防止班主任联系家长)于是,我找来与他坐得比较近的同学了解了关于他的平时表现。几位同学都反映,××同学上课走神,爱睡觉,下课也不出去活动,不和其他人说话,有同学主动找他聊天,三句话以内必定让人无话以对,于是和他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场景二:网吧巧遇,宽容感化。
每个星期六的晚上有时间我都会到各个网吧去转悠一圈,这周六晚上我转到第二个网吧时,抬眼一看,我班的××同学正对着门坐在电脑前,双手不停地在敲着键盘,嘴里还在不停的叨咕着什么,精神十足,和坐在班级里的他判若两人,我默默地注视着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我没有去阻止他,只是上前轻轻地拍了一下并送他一个微笑,他先是一愣,后又紧张起来。我没有说话接着就上楼去了,与其说我想去看有没有我班其他同学,倒不如说我想平静下自己的心情,转了一圈就从门口向外走。走到网吧外面,××同学就跟着我出来了。我问他:“为什么不玩了呢?”他声音极低地回答:“不玩了!”这时我压住怒火在想怎么办才能让他改正错误呢?如果批评他吧,他还会觉的应该挨批,心安理得。还不如给他留足时间让他自己反思呢!我于是不再提他上网的事情而是和他进行了如下谈话:
师:“你家是哪的?”
生“王人。”
师:“哦,是吗?我老公家也是王人的。你父母现在在老家还是在外地?”
生:“在外地打工。”
师:“这个周末给他们打电话了吗?”
生:“还没有呢!晚上再打吧!”
师:“那就现在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吧!”
生“晚上再打吧!”(他一再的推脱,他觉的我可能要告他的状)。
师:“没问题,你打吧!我和你妈还没有通过话呢,原来统计的电话号码我也搞丢了。”
他不好意思再推脱,就拿起了电话。他打通电话后,我接过电话,按通了免提,“喂!你好,我是××同学的班主任。”“你好,你好!你要把××同学管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