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案例14 麦当劳的中国菜单.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案例14 麦当劳的中国菜单.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8/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案例14 麦当劳的中国菜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案例14 麦当劳的中国菜单
从美国市场的菜单改革中获益的麦当劳,这一次下决心要将这一成功经验向全球推广,包括中国。
10月20日,北京王府井麦当劳餐厅的操作间里多了一位“新”员工。这位四十岁上下、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的中年人,腰系蓝色围裙,动作娴熟地将刚出炉的炒蛋放到顾客的餐具中。他就是北京麦当劳的总经理施文哲。
施文哲亲自“下厨”是为麦当劳全新的早餐系列造势——从10月20日开始,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厦门的餐厅正式推出。全新早餐系列的菜单中增加了炒蛋这样的中国元素。
大约一个月前,麦当劳全球董事会在中国刚刚结束,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麦当劳如何在中国市场排兵布阵。这就难免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猜想:麦当劳中国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逐步调整中国菜单。
比起两年前就推出早餐粥等本土化产品的肯德基来说,麦当劳大叔的强势风格是有目共睹的。“麦当劳不会改变在中国的菜单,会始终坚持自己的特色卖汉堡。就像我们的广告歌曲中唱的那样——‘我就喜欢’。”这是麦当劳十分肯定地表述。
但是这种坚持似乎并没有给麦当劳带来好运。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烹饪协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最近发布的对中国大型餐饮企业2003年的专项调查表明,肯德基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1100家,平均单店销售额达到830多万元人民币。而麦当劳的门店数只有600多家,平均单店销售额880多万元人民币。
肯德基被业界看好的就是其不断推进的菜单本土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肯德基所在的百胜集团在两年前就成立了健康咨询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智囊包括中国农业大学知名教授蔡同一等在内的七位食品专家。据说,早餐粥等菜单本地化的点子就出自这个智囊团。同时,它还向全聚德取经,推出了老北京鸡肉卷等很受本土消费者喜欢的产品。相形之下,麦当劳的菜单在中国市场的变化微乎其微。
不过,2004年5月,麦当劳在其美国本土市场却对菜单做了大改动。麦当劳推出一道开心大餐,其中包括开胃沙拉、瓶装水和一个“计步器”。绿色蔬菜为主的开心沙拉让不少顾客重新光顾麦当劳。
让麦当劳一改倔脾气的原因在于人们日益强烈的抵制肥胖的潮流。去年一个叫摩根·斯帕克的人不惜以自己的健康为代价,拍了一部让麦当劳头疼的纪录片——《我是巨无霸》。他连续30天食用麦当劳食品,展示腰围增加的过程。开心大餐的出炉就是为了遏制这种负面影响。
迄今为止,麦当劳已经将美国本土销售良好的优质色拉在澳大利亚和欧洲推出。继在美国推出McGriddles早餐三明治之后,该公司在英国餐馆也推出了早餐项目。前不久,麦当劳在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时,宣称在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市场将把重点放在产品价值和菜单品种上。看来,从美国市场的菜单改革中获益的麦当劳这一次是下决心要将这一成功经验向全球推广了。
麦当劳在中国北京等四城市的调整包括早餐时间和菜单两方面。以北京为例,在餐厅从开门到上午10点的时段中,双层吉士、巨无霸、麦香鱼等正餐产品将全部停止销售,只售新早餐。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有关人士称,麦当劳之所以首次采取早餐时段只卖早餐产品的策略,目的不仅是为了保证早餐产品的销售,同时也是为了向消费者灌输营养早餐观念。
如果说菜单改革是麦当劳中国战略的一个显著变化外,在中国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麦当劳决定将扩张的法宝——特许经营模式引入中国市场。10月19日在上海举行的2004年中外特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