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渔歌子》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1以不同层次的读贯穿课堂——初读,读正确;再读,读出古诗词之美;三读,读出江南之美;四读,读出作者的心境;吟唱,唱出古诗词的魅力。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
2通过品味词的语言,还原、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写作特色。
3把握词眼“不须归”,补充资料以助品出钓中情。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塞、鳜、蓑、箬、笠”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的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江南风光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4感受古诗词之魅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3分):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好不好?待会屏幕上会出现几组词语,我们齐声朗读一遍看看哪些同学记住的多好不好?PPT1。同学们表现真棒,希望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更优秀。现在开始上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开学初,我们学了一首词还记得吗?对,让我们齐声诵读《忆江南》
2、真好!这是我们学过的第一首词。今天我们再来学有关江南风光的一首词:渔歌子唐张志和PPT2 板书
齐读课题,读得好,子要读成三声,非常正确。
请同学们猜一猜张志和的名字是谁取的?PPT3(张志和本名张龟龄, 从小才华过人,16岁时中了举人,入朝为官,皇帝赐名“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也是这首词的题目。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一猜这首词的含义吗?PPT4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就是渔人的小曲,渔夫在捕鱼时唱的歌。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美美的再读课题。是不是所有的词牌名都和词的内容有关联呢?不是的。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是没有关联的,它除了词牌名之外还会有个题目。但有些却有关联,比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还有今天要学的《渔歌子》。
二、初读古词,整体感知。
1、渔夫都唱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这首词。注意朗读的要求:
PPT5朗读要求:仔仔细细读上四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读准了字音没有。PPT6
3、文中有几个词我们以前没有见过,我们来看看能不能读正确。
PPT7 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加鸟,蓑衣等图片)
4、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字,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呢?
PPT8 塞(多音字) 鹭笠
5、古诗词特别讲究音律和节奏,读的时候要有板有眼,我们再来读这首词,要读出古诗词的韵律美,就是要读出词的感觉来。PPT9
三、圈景物、摆景物、品味词境。
1、同学们读得有点词人的感觉了。诗词能表达人的感情,诗词能表达人的志向,诗词能为我们描述一幅画面。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曾评张志和的词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默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数数多少种景物?(九种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2、你能在下面的词语前面或后面填上合适的词语吗?再摆放在合适的地方吗?
PPT9:(翠绿、陡峭、山清水秀、危峰兀立)的西塞山(粉红、多姿多彩、姹紫嫣红)的桃花(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