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放疗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放疗的定义和分类
2、熟悉放疗的适应症及副反应
3、掌握放疗期间的护理
定义: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利用电离辐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手段。电离辐射可诱导产生干细胞,组织和器官中的化学变化反应,引起生物分子结构的改变,破坏和阻止细胞分裂。放疗对生长迅速、分化程度低的恶性肿瘤细胞比较敏感。
发展简史
1895年伦琴发现X线
1896年居里夫人发现镭
1922年coutard用X线治愈了晚期喉癌,且无严重并发症,肯定了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
1934年coutard建立了沿用至今的照射剂量分割方式——分次放疗法
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60CO治疗机治疗恶性肿瘤使肿瘤放疗疗效成倍提高
20世纪70年代模拟机、CT、MRI、治疗计划系统相继问世
20世纪90年代开创了立体适形放疗技术
放疗的种类
1、体外照射
又称远距离照射,是放射源位于人体一定距离,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一般距人体80-100cm进行照射。
临床上多采用同中心照射技术,既以病灶为中心,在体位从多个角度向病灶照射,使病灶受到较高的剂量。
外照射多采用分次放疗方式,既每周5次,每日一次的常规分割,或每周5次、每日2-3次非常规分割。
特点:放射性必须通过皮肤和正常的组织才能到达肿瘤,因此肿瘤照射的剂量受到皮肤和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
放疗的种类
2、体内照射
又成为近距离照射,是把放射源放入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自然腔道内,直接在病灶区域进行的近距离放射,通常作为外照射的补充.
特点:放射源离廇体较近,肿瘤组织受照射剂量较高,周围的正常组织由于剂量的迅速跌落而受量降低,但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较外照射差。
放疗的适应症
(1)单纯根治的肿瘤:鼻咽癌、早期喉癌、早期口腔癌、副鼻窦癌、何洁金氏病、髓母细胞瘤、基地细胞瘤、肺癌、食道癌等。
(2)与化疗合并治疗的肿瘤:小细胞癌、中晚期恶性淋巴瘤等。
(3)与手术综合治疗:上颌窦、耳鼻喉癌、胶质神经细胞瘤、肺癌、胸腺瘤、胃肠道癌、软组织肉瘤等。有计划性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
(4)姑息性放疗:骨转移灶的止痛放疗、脑转移放疗、晚期肿瘤所造成局部严重合并症的治疗缓解作用。
放疗的禁忌症
1、晚期肿瘤导致严重贫血、恶病质者。
2、肿瘤侵犯已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瘘管形成者)。
3、外周血象过低者。
4、伴有严重的肺结核、心脏病、肾病或其他使患者随时发生危及生命的疾病,而放疗有可能加重病情者。
5、接受过根治量放疗的组织器官,已出现放射性损伤时一般不宜再行放疗。
放疗的副作用
1、全身反应:
表现为一系列的功能紊乱与失调,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身体衰弱,疲乏,恶心呕吐,食后胀满,睡眠欠佳等。
2、皮肤反应:
(1)Ⅰ度反应:红斑、有烧灼和刺痒感,继续照射时皮肤有鲜红渐变为暗红色,以后有脱屑,称干反应。
(2)Ⅱ度反应,高度充血,水肿,水泡形成,有渗出液、糜烂,称湿反应。
(3)Ⅲ度反应,溃疡形成或坏死,侵犯至真皮,造成放射性损伤,难以愈合。
Ⅰ
Ⅰ
3、粘膜反应
(1)口腔炎:口腔粘膜照射后可出现水肿、充血、溃疡、疼痛、唾液分泌减少、口干,以至出现假膜。
(2)食管炎:食管照射后可出现粘膜充血、水肿及炎症使食管梗阻加重,造成下咽困难、疼痛、粘膜增多。
(3)直肠炎:全腹或盆腔照射时,可出现粘膜溃疡,腹胀、腹痛、腹泻等,甚至坏死组织脱落,引起大出血和肠穿孔。
(4)膀胱炎:膀胱照射后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出现尿频;尿急、血尿等膀胱炎症状,放疗后期膀胱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