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巴东县小杂粮产业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0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巴东县小杂粮产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cjc2202537 2018/6/23 文件大小:1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巴东县小杂粮产业发展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巴东县小杂粮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产业兴县的战略目标,发展壮大小杂粮产业,促进小杂粮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巴东县小杂粮产业2007-2011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村小杂粮资源优势,突出小杂粮产业特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形成小杂粮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把我村打造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范的小杂粮产业大村,使小杂粮产业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新兴支柱产业。
二、工作目标
到2011年,基地规模达到5万亩,龙头企业精深加工、销售能力达到10000吨,农民增收4500万元,,利税2500万元,创汇200万美元,使我县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小杂粮生产、科研、加工集散基地。
三、工作任务
总体目标实施三步走。
(一)2007年为起步阶段,完成总体目标的25%,产值达到3000万元,利税760万元,出口创汇30万美元。主要工作任务是:
1、加强基地建设,建立良种选育试验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做实订单基地,基地规模达到15000亩。
2、加强技术队伍建设,组建小杂粮技术服务队伍,初步建立良种供应、推广及产品收购网络。
3、提高龙头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建成精选包装生产流水线,精深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
4、加大产品销售力度,建立以省内市场为重点,基本覆盖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的销售网络,骨干产品初步打入国际市场。
(二)2008-2009年为发展阶段,完成总体目标的60%,产值达到6000万元,利税1500万元,出口创汇100万美元。主要工作任务是:
1、建立小杂粮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出台小杂粮标准化种植规程,基地规模达到30000亩,规范化种植比重达到60%。
2、扩大龙头企业规模,精深加工能力达到10000吨,40%的原粮实现转化增值,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3、建设生产、加工科研平台,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改变产品现有结构,实现产品升级,初步形成自己的骨干产品,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4、完善国内销售网络,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产品覆盖国内四分之一的省级城市,骨干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
(三)2010-2011年为做大做强阶段,实现5年规划目标。主要工作任务是:
1、加大基地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形成从良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销售***服务体系。
2、加大小杂粮精深加工的前沿化技术研究,加强以小杂粮为源料的各类食品及其他领域的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价值。
3、加大国内、国际市场拓展力度,形成较稳定的国内销售市场和国际市场通道,实现30%的产品出口销售。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合资合作领域,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形成具有强势品牌效应的小杂粮系列产品,打造巴东小杂粮的精品名牌,使小杂粮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
四、工作措施
(一)培育市场主体,扶优扶强龙头企业
1、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创新和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破行业、地域和所有制限制,推动企业战略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多元化,使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适应小杂粮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2、建立多渠道融资平台,解决资金制约瓶颈。一是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合作,内引外联,靠大联强吸引外资;二是按现代企业运作模式,通过股份转让等有效形式,实行资本化运作;三是创新机制激活民间资本,降低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产业化建设;四是完善投资担保机制,扩大担保额度,破解企业贷款担保不足的难题。
3、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坚持倾斜重点,扶优扶强的项目扶持原则,充分利用国家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三峡库区和省粮食产业化、粮油精深加工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各类补助、贴息、技改、贷款等项目的争取力度。项目相关部门要及时传递信息,搞好上下衔接,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4、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土地供应,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国有闲置资产,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入驻工业园区。
(二)建立农企联结机制,稳步推进基地发展
1、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基地建设,按照“公司+中介+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稳定的优质粮源基地。
2、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全作组织、村组干部在联结市场、企业与广大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创新农企联结、合作和利益互补机制。建立小杂粮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化建设中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企业和农民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