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光辉历程》
——记胶东海军支队
编审人员
主审: 张剑
副主审: 高玉峰刘金凯于文江
特邀审稿: 毕复柱
主编: 张启信王学俭
编辑: 刘可邵洁
刘衍孙洪闪
光辉历程
——记胶东海军支队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刘公岛、龙须岛伪海军起义
第一节刘公岛伪海军的成立
一、伪海军的建立
二、伪海军练兵营
三、练兵的苦难
第二节反抗压迫酝酿暴动
一、练兵们的反抗
二、抗日思想的传播
三、建立秘密组织“三义团”
第三节暴动杀敌
一、起义准备
二、分兵杀敌
三、冲出牢笼
四、奔向光明
第四节龙须岛伪海军起义
第二章胶东军区海军支队的成立
组建海军支队
一、会师抗日根据地
二、海军支队的成立
三、健全支队领导机构扩大队伍
海军支队的成长与壮大
一、在党的关怀下提高
二、在训练和大生产中锻炼
三、在战斗中成长
第三章挺进东北剿匪
第一节挺进东北战场
一、渡海北上
二、庄河改编
第二节转战吉北、哈南
一、首战乌拉街
二、继战白旗屯
三、会战朝阳解放舒兰
四、声东击西攻克榆树
五、乘胜前进解放五常
六、五常县城保卫战
七、小山子战斗
第三节: 牡丹江畔剿匪肃奸
一、南线剿匪战役
二、北路剿匪战役
三、东路剿匪战役
四、肃清残匪
五、驻军镜泊湖
六、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
七、部队建设
第四节:播种友谊
一、关心日本侨民
二、二支队中的日籍战士
三、与日本友人的合作
四、与朝鲜族连队一道战斗
第五节:杨子荣威震林海雪原
一、参军剿匪
二、孤胆闯匪穴
三、小分队林海剿匪
四、智擒“座山雕”
五、林海英魂
第四章转战南北再建新功
第一节:告别牡丹江奔赴新战场
第二节:为解放战争胜利架桥铺路
一、解放战争中建功立业
二、抗美援朝续辉煌
三、开山筑路铁道兵功勋卓著
第三节:为建设人民海军立新功
一、为人民海军建设作贡献
二、在保卫海疆的战斗中屡建功勋
附录部分:
附录一:海军支队部分人员简介
附录二:烈士名录
附录三:海军支队机构沿革表
附录四:海军支队部分领导人回忆录
序言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黄海之滨的威海湾内,海里,,,。岛上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左右。全岛自南向北有三座高地,,峰岭起伏,山峦叠翠,景色优美,绚丽壮观。
刘公岛扼渤海咽喉,素有“东隅屏藩”之称,是从海上进出威海的天然屏障,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人在刘公岛上生息繁衍。元代发展海运业,货船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北上直沽(今天津),刘公岛成为中转站。明代海运业进一步兴隆,到刘公岛停泊的运船日增,岛上居民也随之增加。明代倭寇屡犯中国沿海,威海也深受其害。为加强海防,抵御倭寇,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设立了威海卫,屯兵驻守。从此,威海卫港及刘公岛便成为海防重地。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日益严重的外来威胁,迫使清政府不得不把海防建设作为国防的重大课题。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刘公岛成为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岛上先后建设了铁码头、炮台、北洋海军提督署等一大批军事设施。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允许日本军队在威海卫和刘公岛上驻扎,此后刘公岛被日军占领达三年之久。
1898年7月,英国强租威海卫,刘公岛成为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避暑疗养之地。1930年,国民政府通过谈判将威海卫收回,结束了英国对威海长达32年的殖民统治。1933年,国民政府海军第三舰队进驻威海,司令部设在刘公岛。1938年日军侵威前,第三舰队撤出刘公岛。
1938年3月7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并再次进驻刘公岛。1940年11月17日,南京汪伪海军在刘公岛上成立华北要港司令部,下辖威海、烟台、连云港3个基地队司令部及其所属派遣队和练兵营。威海卫基地队司令部辖两个中队共300人,分为6个派遣队,分别驻东泓、东疃、旗顶山、西炮台、西疃和龙须岛。
与此同时,日军为加强对汪伪海军的控制,在要港司令部内设立了辅导部,对其进行操纵与监督,实际掌握着威海卫要港的军政大权。
抗日战争时期,威海地区抗日军民经过了几年的艰苦斗争,抗日武装力量由弱到强,逐步壮大,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1942年9月,牟海县(现乳山市)全境光复。到1943年,威海地区抗战已经开始转入了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春,威海地区的抗战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抗日武装进一步加强了对敌伪的军事和政治攻势。八路军胶东军区及东海军分区从8月到10月,连续发动了夏季和秋季攻势,攻克大量敌伪据点,8月30日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