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兰州大学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85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兰州大学教案.doc

上传人:maritime_4 2018/6/23 文件大小:1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兰州大学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兰州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核医学授课对象:医疗、预防本科
章节名称
总论(绪论、核物理基础及仪器)
对应时数
3学时
授课人姓名
陈雪红
职称
教授主任医师
职务
教研室主任
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核医学的定义、临床核医学和实验核医学的范围和内容,了解国际核医学的发展历程和我国核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 掌握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放射性核素、稳定核素、核衰变规律与半衰期、放射性活度等概念。掌握带电粒子、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了解原子和原子结构。
、结构及质量控制
重点、难点分析及怎样讲解能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具体方案:
重点:1:重点:核医学在医学学科定位,核医学分类,核医学仪器类型及功能
2:难点:核物理基本概念

方案:1:授课形式:大课讲授
2:采用多媒体,
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
主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图片。
讲课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绪论(1学时)
一、核医学定义
二、核医学的学科内容


三、核医学发展历程:
核医学的发展与诺贝尔奖
四、我国核医学现状与进展

(molecular nuclear medicine)的形成,


核医学物理基础(1学时)
一、原子和原子结构
二、同位素、同质异能素、核素
三、放射性核衰变

α衰变
βˉ衰变
正电子衰变
电子俘获衰变
γ衰变

衰变规律(decay laws)与半衰期:
放射性活度
比活度
放射性浓度
核医学仪器(1学时)
一、脏器显像仪器
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
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PET)
3、多探头符合电路探测系统
4、图像融合技术
二、功能测定仪器
甲状腺功能测定仪、心功能测定仪、肾脏功能测定仪、多功能仪。
三、放射性计数测量仪器
测量仪:闪烁计数器、医用质谱仪、免疫计数器等。
活度计
辐射防护及剂量监测仪器
场所剂量监测仪、个人剂量监测仪、表面污染监测仪
参考书目、出版社及章节、思考题:
李少林主编《核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思考题:核医学的定义及学科分类
何为半衰期?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及有效半衰期有何区别?
试述核医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章节名称
电离生物效应及放射卫生防护
对应时数
1学时
授课人姓名
陈雪红
职称
教授主任医师
职务
教研室主任
目的和要求:
1. 了解电离辐射对机体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分类
2. 掌握放射卫生防护的三大原则和内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3. 熟悉放射卫生防护的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
重点、难点分析及怎样讲解能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具体方案:
重点:1:重点:放射卫生防护的三大原则和内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2:难点:辐射生物效应、辐射损伤的化学基础
方案:1:授课形式:大课讲授
2:采用多媒体
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
主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例及图片。
讲课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一、天然本底辐射()
1、宇宙射线
2、地球辐射
3、本底当量时间
二、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1学时)
1、辐射生物效应
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
2、辐射损伤的化学基础
3、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
4、辐射对机体组织的损伤
组织的辐射敏感性
组织的辐射损伤
辐射致细胞凋亡
三、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1学时)
1、辐射防护的目的
2、辐射防护的原则
实践的正当化
放射防护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
3、外照射防护措施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
4、内照射防护
放射性核素分组和对放射性工作场所分类
围封
保洁和去污
个人防护
通过严格的环境监测来建立内照射监测系统
放射性废物处理
四、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受辐射剂量比较()
1、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其它临床检查项目比较
2、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天然本底辐射比较
3、核医学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比较
参考书目、出版社及章节、思考题:
《核医学》李少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核医学》(供8年制及7年制等临床医学专业用) 张永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思考题:何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辐射防护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
外照射防护措施原则。
放射性废物处理的原则。
章节名称
放射性示踪技术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对应时数
1学时
授课人姓名
陈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