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STARS_低碳生态规划技术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特别关注
sucoF laicepS ehT
低碳生态城市
山西阳泉新城
STARS—低碳生态规划技术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鄢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李冰李迅
虽然低碳生态规划在理论建构上还不算成熟,但由于这一规划思想切合现实的城市发展需求,在当今的规划管理中也进行了大量实践。通过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项目案例和学术研究,总结出“STARS”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技术体系,以期对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中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出有益探索。
一、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背景
现阶段,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正在成为当前世界城市的主流方向,以城市作为单元来实现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日益明确。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作为各级政府指导和调控城市建设向低碳、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手段,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尝试这方面的规划建设实践。目前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规划机制来定义生态
城市。许多相继规划并建设的生态城市,志存高远,但距离真正实现还有多远?国内外众多生态城均被迫修改下调规划建设目标。一些成功案例可为我们设计不同尺度优秀的生态城市提供参考,如瑞典哈默比新城、德国弗莱堡和澳洲墨尔本等。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一套实践支撑的技术体系,借鉴过去的成功经验和规避失败的教训, 从中学习到如何运营和降低风险。合理的规划能缩短我国城市与标杆城市的差距,不仅可以提供设计手段,还可以帮助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54
研究篇
二、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误区
在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误区。基于中心在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中对国内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生态城进行的年度跟踪研究,在规划建设各个阶段体现出的主要问题归纳有以下五点: “水土不服”:生态城规划忽视与中国国情和客观需求的结合,既缺乏对客观条件的准确认识,又缺乏本地化文化特征传承。如某日照条件并不丰富的沿海城市却欲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某北方缺水型城市却欲规划建成“东方威尼斯”,这些南辕北辙的做法在中国并不鲜见[1]。“导向不明”: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建设生态城市动机不明晰,强调政绩工程,盲目关注大城市,忽视中小城镇或者盲目关注“新城开发”,忽视建成区的生态改造[2];另一方面,生态城市发展尚未建立权威、理性、导向性的目标和指标体系,致使规划无章可循,给后面的实施和管理也带来一定困难。“唯技术论”:部分生态城建设追求技术的新、特、奇, 忽视对传统建造模式和场地记忆的传承,缺乏适宜技术应用和建设成本的控制,存在一些名为低碳、实则高碳的行为。如有些地方盲目推行垃圾气力收集系统,既不经济又不适用。有的生态城市各专项系统之间缺乏生态循环和协同,单项工程存在绿色技术堆砌、建设无序化的情况。“理论缺失”:生态城市的定义不清,名称多样化,生态城市规划地位、编制方法和体系等尚未得到确立,造成规划理念不清晰,目标、原则和定位都不明确,给规划编制和管理造成负面影响[3]。“实施乏力”:低碳生态城规划离不开制度保障和支撑,一些低碳生态的城市规划方案停留在顶层设计阶段,缺少落地实施的有效支撑,没有有力的实施途径和手段,激励机制缺乏。
建设实施导则,同时在目标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并行评估规划方案的低碳生态效果,及时调整。
1、S——生态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