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小儿梗阻性呕吐的辨证论治.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儿梗阻性呕吐的辨证论治.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6/23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儿梗阻性呕吐的辨证论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儿梗阻性呕吐的辨证论治


小儿梗阻性呕吐是指因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幽门痉挛、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等疾病引起的呕吐,是小儿常见的急重症。其病程较长,呕吐呈日趋加重,患儿常伴有营养不良、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症候,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笔者以中医理论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辨证论治小儿梗阻性呕吐,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理
小儿梗阻性呕吐的常见病因多为禀赋不足、分娩障碍以及乳食积滞等导致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幽门痉挛以及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等[1]。小儿由于脏腑娇嫩,脾胃尤为不足,胃气以降为顺,梗阻性呕吐的主要病机则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病。

在怀孕期间,母安则子安,母病则子病,若母亲在妊娠期间,心神不安,情绪悖逆,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气横逆犯胃,则可影响其胎儿胃的发育。或孕期嗜食肥甘厚味,积热蕴阻,气机不畅,肝气不舒,亦可影响其胃的发育,从而形成先天性的幽门发育异常,幽门气阻血结,格拒不通,以致食后即呕吐。

由于临产胎位不正,或羊水早破,或孕妇疲乏无力等,导致产程过长,胎儿分娩时受到严重挤压,致气机不畅,日久影响胃的发育,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成呕吐。

小儿喂养不当,经常进食一些干硬难化之食物,或过食膏梁厚味,形成乳食停积中焦,积久化热,伤及胃阴,胃失濡养,因而影响胃的正常发育。积停中脘,气机阻滞日久,亦可影响胃与十二指肠的正常发育,形成十二指肠梗阻或幽门痉挛等。胃的受纳失常,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呕吐。

2辨证治疗

、先天性幽门狭窄、幽门痉挛等引起的梗阻性呕吐,皆与胃气阻滞有关。主要辨证依据是上腹部饱满,喂奶后或用手刺激胃部可见胃蠕动波,叩之鼓音明显,呕吐常为喷射样,呕吐物酸臭等[2]。
,舌苔中部厚腻,为乳食停滞的辨证依据。若患儿呕吐日久,胃津大伤,胃气亦败伤,虽有停积,但舌苔少甚至无苔,故辨积滞主要以腹部胀满为主,不能仅以舌苔有无而定积滞是否存在。
,日久必伤及胃阴,主要辨证依据是舌质红赤,少苔甚无苔,久病胃之受纳减少,腐熟功能也趋低下,胃病及脾,脾虚寒则症见呕吐清稀,大便稀溏,舌质偏淡等。

,常呈喷射状,吐物酸臭,上腹部饱满,可见胃蠕动波,大便秘结,3~5d便1次。舌质红,舌苔中部厚腻。该型多见于病程初期阶段。
,吐物黏涎,上腹部饱胀,消瘦,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该型多见于病久之患儿。
,吐物多清稀,夹奶瓣,身体消瘦,纳差,便多稀溏,舌质偏淡,苔白或少苔。该证多见于病久,脾胃虚寒之患儿。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行气开胃散满,是最重要的治法。取平胃散意,行气散满,重用厚朴、陈皮辛苦开散之力,行气散满,配合苍术、山楂、麦芽运脾开胃。
,必有乳食停积,宜用枳实、槟榔、焦山楂、炒莱菔子、炒麦芽等消积化滞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