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外国文学史.ppt

格式:ppt   大小:13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外国文学史.ppt

上传人:dlmus1 2018/6/23 文件大小:1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外国文学史.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   论
第二节   意大利文学
第三节   西班牙文学
第四节   英国文学
第一节   概   论
文艺复兴是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初在西欧和中欧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一词的来历。文艺复兴运动的社会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哲学基础。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以“神”为本,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智”反对“神智”。他们借用古代文化的“外衣”,“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语)。人文主义的两条路线。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是主流,还有封建文学和民间文学。
第一节   概   论
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人文主义文学在各国发展的状况。意大利是人文主义的发源地。人文主义文学在西班牙﹑英国得到高度发展。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贵族倾向(七星诗社的抒情诗人)和民主倾向(毕代、拉伯雷等)。弗朗索瓦·拉伯雷(1494—1553)是法国人文主义“巨人”,长篇小说《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和巨人思想。
第二节   意大利文学
一﹑概  述
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是欧洲人文主义作家的先驱。人文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弗兰齐斯科·彼得拉克(1304—1370)和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彼得拉克的《歌集》及其艺术特色。彼得拉克的抒情诗,开了欧洲近代抒情诗的先河。
第二节   意大利文学
二﹑乔万尼·薄伽丘
薄伽丘的生平与创作。早期创作大多奉献给“菲亚美达”,艺术风格属于骑士文学传统。巨著《十日谈》(约1350—1353)是薄伽丘成熟时期的杰作。
《十日谈》的“天方夜谭”式的结构。“楔子”是全书的框架。第一天第二个故事“扬诺劝教”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突出了全书主题的基调。《十日谈》提倡人性﹑人道﹑反封建﹑反教会,宣扬“幸福在人间”的思想内容,反映了意大利的市民生活。
《十日谈》发展了中古短篇故事的传统。框形结构精巧,概括现实深切。讽刺与幽默。对比手法。丰富的语言。《十日谈》奠定了欧洲短篇小说的基础,对欧美散文作家﹑诗人的创作深有影响。
第三节   西班牙文学
一、概  述
十六世纪中叶以后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日趋繁荣,主要成就在于小说和戏剧。西班牙流浪汉小说与中世纪城市文学的关系。流浪汉小说的特点。流浪汉小说《小癞子》(1553)。西班牙的戏剧。洛卜·德·维伽(1562—1635)是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代表作《羊泉村》(1609—1613)的主题。维伽对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戏剧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西班牙文学
二、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1616)
塞万提斯的生平。塞万提斯从骑士文学传统走向现实主义创作。塞万提斯的诗歌、牧场小说和恶汉小说。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第一部、第二部(1605,1616)的创作出版过程。小说广泛地反映西班牙封建社会生活。堂吉诃德是一个矛盾复杂的艺术形象,可笑可悲可爱可敬的人物。喜剧人物的悲剧成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优秀品德(坚持正义、嫉恶如仇、向往自由、勇往直前)。他的脱离历史进程的主观唯心主义精神。堂吉诃德的矛盾反映了塞万提斯世界观的矛盾,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的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