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R&D补贴与社会次佳R&D.pdf.txt

格式:txt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TX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R&D补贴与社会次佳R&D.pdf.txt

上传人:n22x33 2012/10/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R&D补贴与社会次佳R&D.pdf.tx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R&D补贴与社会次佳R&D

Joumal
of

Industri8l




2004年第2期
Engineering,Engineering Management
R&D补贴与社会次佳R&D
(,北京100084;,上海嬲2)
摘要:本文考虑一个带有R&D溢出的双寡头模型,其中每个企业先后确定自己的R&D支出和产量。假定双寡头在产量上不合作,文中首先给出了使社会福利最大的R&D水平即社会次佳R&D,随后分别就双寡头在R&D 上不舍作与合作两种情况,给出了政府为取得最大社会福利而对R&D进行补贴的效应。研究表明,政府通过补贴可以使R&D水平和福利达到社会次佳。关键词:研究与发展;补贴;溢出;合作;Coumot均衡;Nash均衡中图分类号:F1D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4)
霍沛军1,陈继祥2,陈
剑1
许多企业在选择产量的同时,还需要在产品质量、广告投入和(或)R&D投入等方面作出决策…。若需要确定的变量不止一个,则寡头企业在确定这些变量时可以完全合作、部分合作或完全不合作。文献[2]假定两个企业先后确定 R&D水平和产量,对四种情况下的R&D水平和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四种情况分别是完全不合作、半合作、完全合作和社会福利模型。完全不合作是指双寡头在R&D阶段和产量阶段都不合作。半合作是指双寡头在R&D阶段合作而在产量阶段不合作。完全合作是指双寡头在两个阶段均合作。文献[2]考虑的社会福利模型在文献[3]中被称作最佳福利( wehre)模型,即在选择R&D水平和产量时均以社会福利最大为准则。围绕文献【2]出现了许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口1_【61。文献[3]将文献[2]推广到寡头垄断模型,研究了非合作R&D、合作R&D、社会最佳R&D和社会次佳R&D的效应。在产品市场为coumot或Benrand竞争时,文献[4]分析了四种可能的R&D模式对R&D行为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文献[5]在文献[2]的基础上,利用一个包含产品差异度的模型,指出当双寡头企业在R&D阶段不合作而在产品市场上合作时,与不合谋相比,消费者和生产者可能同时受损、同时受益或一个受益而另一个受损。文献[6]分析了企业的国外扩张方式对创新激励的影响以及R&D活动和技术溢出对企业国际战略的效应。在推动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的同时,许多国家的政府也加强了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以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对本国企业的R&D活动进行补贴是政府支持技术创新的一种常用和易行的手段。文献[7]研究了一个国内和一个国外企业进行R&D竞争时政府的最优R&D策略,指出政府通过R&D
政策可以达到与直接出口补贴相同的效果。文献[8]在文献[7]的基础上,研究了两个企业分别位于不同国家并进行 R&D合作时政府的最优补贴策略。文献[2]和[3]讨论的最佳福利模型在实施中会遇到很大问题,为此,文献[3]提出了次佳福利( welf8re)模型。在次佳福利模型中,每个企业以社会福利最大为目标选择R&D水平,但选择产量时以自身利润最大为目标。虽然次佳福利模型在实际中的可行性远远大于最佳福利模型,但它要求企业选择R&D水平时以社会福利最大为准则,这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冲突的,因而次佳福利模型也难以实施。本文研究表明,当国内双寡头在产量上不合作时,无论它们在R&D上是否合作,政策通过对企业的R&D进行补贴可以使R&D水平、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达到社会次佳。因而,对R&D进行补贴比社会次佳模型更具有可行性。本文考虑的R&D补贴模型与文献[9]相同。文献[8]中, 每个企业的产品仅在第三国销售,因此在社会福利中没有考虑社会福利。而文献[9]中,两个企业的产品均在本国销售, 因此应考虑社会福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求出社会次佳R&D,并说明对R&D进行补贴可以使R&D水平达到社会次佳,为R&D补贴可能达到的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持。
1模型
本文的研究以文献[2]的模型为基础,该模型在同类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b卜[6]。考虑由两个企业组成的产业,逆需求函数为P(Q),其中 Q=g.+g:是生产的总产量。每个企业的生产成本C.(口。, x。,x,)是自己的产量q。、自己取得的研究成果x。和竞争者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函数。假定p和c都是线性的,从而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清化大学一中大集团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07lol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博基f2纰)J7
号)
作者简介:霍沛军(1974一),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