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论红岩精神与井冈山精神.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红岩精神与井冈山精神.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18/6/24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红岩精神与井冈山精神.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红岩精神与井冈山精神
摘要:井冈山精神与红岩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产生的社会背景方面有一些不同之处。两大革命精神在内涵上具有一些共性:艰苦奋斗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境界、浩然的革命正气、群众路线;又各具时代特色内容:井冈山精神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开拓创新精神,民主平等精神,而红岩精神则是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
关键词:红岩精神;井冈山精神;共性;时代特色;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1-0074-04
一、井冈山精神和红岩精神的形成背景对比
井冈山精神、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依据不同的时代任务,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过显著的贡献。当然,这两种精神无论是在斗争对象、依靠对象、革命任务、革命目的、产生的客观场域和客观主体都有诸多不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苏联革命式的政府
――苏维埃政府。因此,革命的对象是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革命的依靠对象主要是农村广大的农民和工人,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限制对象。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朱德等人联系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际,提出了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大革命任务,逐步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培育和形成了彪炳史册的井冈山精神。2001年5月,江泽民将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1]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此时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联合国内一切愿意和支持抗日的力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斗争的对象主要是日本帝国主义,革命依靠对象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地方实力派、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是中共争取联合抗日的对象。红岩精神正是在风雨如磐的抗战岁月里,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领导下的地下党组织,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以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为政治使命,在国统区复杂艰险的历史环境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阶级关系,为维护国共合作,最大限度地争取中间势力,在推进抗战和实现和平民主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2002年5月,江泽民视察重庆时指出:“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2]
二、井冈山精神和红岩精神的共性
红岩精神与井冈山精神一脉相存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有各具时代特色的内容。
(一)艰苦奋斗的精神
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在经济上严密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山上。红军必需的粮食、食盐、布匹和药品等物资严重匮乏。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工农红军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3]。当时,在红军中流传着一首歌谣:“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而在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同志们,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种艰苦奋斗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生活上艰苦朴素。其次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奋斗。时任美国驻重庆新闻处处长的费正清在1943年9月9日的一段日记写道:在周恩来他们住的阁楼里,臭虫可能会从顶棚上掉下来,雨水也许会漏到床上,但他们的思想信念绝不动摇[4]。这段文字的可贵在于其直接的观感。虽然由于世界观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费正清的解释语言不尽准确,但他记述的事实是十分鲜明生动的。其三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通过努力拼搏,开拓了新局面,发展我党在国统区的力量。正因为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工作人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以巨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了国统区的各界人士,使他们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伟大,看到了光明的前途,毅然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井冈山精神和红岩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时代的发展会不断给它注入新的内容。一是强调物质利益和精神要求的统一。二是要实现创造财富和合理消费的统一。艰苦奋斗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三是强调把艰苦奋斗和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紧密结合起来,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在艰苦的环境中办大事、办好事。并体现在自我抵制